這事,隻要上頭達成了默契,哪怕是下頭的禦史們叫一叫,也是無傷大雅的。
劉健算是一錘定音了。
他在百官之中,有足夠的聲望,讓所有人都達成了默契。
可此時,坐在一旁的李東陽,卻依舊眉頭緊鎖,抿著唇,顯出幾許憂心之態。
劉健四顧,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不由道:“賓之,你可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李東陽搖頭道:“不,劉公,我所憂慮的,反而不是這些事……而是……”
他說著,歎了口氣。
他兼任了戶部尚書。
這個職責,實是重大,滿朝廷都在向他要銀子,個個都跟催命鬼似的。
他頓了頓,方才道:“江浙那兒錢糧的數目,大致報上來了。”
“……”
一下子,所有人靜默下來,都支起了耳朵。
錢糧涉及到了國計民生,乃是天下的事。
今歲的收益,更是關係到了明年的支出,兵部尚書馬文升,就等著戶部撥發錢糧,將遼東的欠餉給還了。工部的幾個工程,也欠著餉銀,尤其是現在新城到處都在募工,征發的匠人,根本無心完成工部的工程,因為兩者的收益,實在太懸殊了。
隻可惜,這是征發,由不得他們不去。
可工部隻勉強給他們兩頓飯吃,哪怕是兩頓飯,都還經常欠著,大家青黃不接,怎麼做的好工。
還有各地的造作局,那更加慘淡了。
禮部每年所需的歲祭以及各種祭祀典禮,花費也是不小。
吏部和刑部,也好不到哪裡去。
哪怕是翰林院,近來又要修書,這修書,其實是花費極大的。
當初永樂大典修撰的時候,是內閣大學士作為總編,不計成本的修撰,最終此書落成,成為國朝文壇中的盛事,可其中的花費,其實並不下於一場征伐。
現在修的書,固然不及永樂大典,可也指著戶部的錢糧下鍋呢。
至於各處的河堤,明年可能出現的災情,還有多如牛毛之事,這些,都離不開錢糧。
劉健對此,倒是慎重起來了。
前些日子,他稱病告假了許多日,可也不是不知道朝堂所發生的事的。
他知道李東陽沒有從內帑裡支取出銀子來,國庫自己得承擔一切支出,他也不禁為之心憂。
他便向李東陽問道:“江南那裡,錢糧幾何?”
李東陽頓了頓,在萬眾矚目之下,徐徐道:“杭州府,雖未受災,可繳納的銀稅,不過四萬三千兩,比之去歲,竟少了兩成,繳納的糧食,為十三萬擔,還有布匹……生絲……”
杭州乃是大府啊,怎麼這錢糧,不增反減了?
“聽說是因為流民增多的緣故。”李東陽道:“還有江西布政使司,因為寧王叛亂,朝廷體恤他們飽受寧王盤剝,前幾年免了他們一些稅賦,可如今……”
他搖搖頭,歎道:“今歲的錢糧……隻怕很不樂觀,再加上這兩年的虧空……”
“這可怎麼辦才好。”馬文升忍不住抱怨起來:“遼東的軍餉,已經欠了兩個月了,明歲難道還要繼續欠下去?這樣下去,遼東各鎮,非要嘩變不可。自成化年,朝廷橫掃了女真諸部,使其乖乖內附,可這些年來,女真諸部,又有恢複和壯大的趨勢……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工部尚書一臉委屈巴巴的樣子道:“現在匠戶們敷衍的厲害,歸根到底,是因為在造作局裡,一個匠人,其錢糧本就杯水車薪,養家糊口,尚且困難,可在其他地方的匠人,卻是衣食無憂,兩相對比,誰還肯安心用命?哪怕是用鞭子抽著,也無濟於事啊。現在又還欠著他們錢糧,他們無米下炊,是要餓死的,李公……這不是玩笑事啊。”
李東陽聽著頭大,忍不住撫額。
見眾人還在吵吵鬨鬨,卻是哭笑不得的道:“你們的難處,老夫豈有不知……隻是……”
“要不……”王鼇眼眸一沉,道:“還得去請陛下做主,無論如何也從內帑裡拿出些銀子來……”
許多人急了,眼裡似乎也掠過了一絲大膽的想法。
於是眾人看向劉健。
劉健覺得心裡堵得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日子,沒法過了。
劉健咬咬牙道:“事到如今,又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