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調查(1 / 2)

穿成男配長子 迎陽 6475 字 9個月前

四十四

甄選太子妃自然不是讓南若去選,是去調查,永昭帝給了譚瑛一份名單,讓他帶領鑾儀衛對名單上的小娘子們挨個做一個詳細的調查,包括家庭背景容貌人品等等。

“這頁給你。”譚瑛分出一張給他,“上頭都是京城裡被選中的采女,免得你四處跑。”

南若感激接過,問道:“禮部定下了如何甄采?”

大燕立國之初曾規定無論皇後妃嬪還是太子妃皆從民間采選,從當地挑選身家清白或貌美或有才的女孩進京,然後讓她們住進宮中進行培訓,一般持續兩年左右,而後經過層層篩選,由太後或帝後挑出心儀的人選。

開國太/祖之後接連三任皇帝的後宮都是這麼選出來的,但隨著時光推移王朝穩定,漸漸的,這項規矩開始有了變化,逐漸回歸前朝,添加了豪門貴族女子,起初隻是一些低品級官宦人家參選,到先皇一代,他接連娶了兩位望門貴女為繼後,還給兒子們也賜婚高門出身的王妃。

比如反派恒王的王妃便出身與容家王家齊名的西原蘇氏,而當時的永昭帝並不受先皇重視,接受母親傅太後提議娶了表姐,即後來的傅皇後。

據傳聞永昭帝被立為太子時,先皇曾嫌棄傅氏身份過低,想換一個太子妃,是永昭帝堅持,加上傅太後垂淚哀泣叫先皇放棄了想法。

自鄭皇後上位,朝廷再沒有舉辦過選秀活動,哦,大燕不叫選秀,叫甄采。

所以對如何挑選太子妃禮部近些年意見一直無法統一,有人認為該依照祖製從民間采選,有人則認為依先皇例禮聘高門貴女,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永昭帝也一直沒有給個明確態度。

這是終於想通了?

也是,太子已經十八,再過三個月就邁入十九,再不選太子妃大臣們都該著急上書了。

譚瑛道:“陛下提議既爭執不休,不如兩相結合,即從民間采選,也禮聘貴女,屆時全部進宮一道相看,不過這回民間並不大采,隻選孝賢或有才女子,各地加起來湊足百數便夠。”

難怪這麼快就擬出了名單,每年各地都會上報孝女賢女事跡,還有民間好人好事感動人物之類,於當地執政者而言是政績,證明自己執政有力教化有功。

南若掃了眼自己手中的單子,怕不是京城的入選名額都在他這了吧。

譚瑛補充:“京城不算在內,京中可選五十人,”

理解,京城人多嘛,京城人口自五年前就突破了百萬,這還隻是明麵上,私下隱戶黑戶還不知有多少。

何況出身天子腳下見識多,多選一些也正常。

“你與張百戶各負責一半。”譚瑛一副我很看好你的表情,“選太子妃乃國之重事,陛下將此事交托給咱們,便得仔細探查清楚,我會親自帶人去監督,你也知道咱們衛下人手不齊,派的上用場的千戶一隻手便數的過來,咱們得跑十二個地方,一個地方怎麼也得派兩個千戶,可哪裡夠,隻能我多跑幾個地兒。”

“駐地那幫是指望不上了。”他冷哼一聲,“叫他們去,還不知是給太子選還是給他們自個兒選。”

這話南若沒法接,隻能做聽話狀。

不過話糙理不糙,這幫勳貴紈絝指不定還真會乾出這種事來,當地豪族富商最愛做的事就是送錢送美人,不然渣爹後院那十幾個姨娘怎麼來的。

譚瑛也沒想他接話,拍拍他的胳膊:“鑾儀衛看似風光,能真攬事的卻不多,我將此事越過百戶交給你,你可莫叫我失望。”

南若抱拳:“必不負鎮撫所托。”

出了鎮撫司,南若策馬直奔駐地,召集來自己手下的旗丁。

作為總旗,他可掌管五個小旗,按規定十人為小旗,五十人為總旗,可鑾儀衛情況特殊,直接砍掉了一半,他能用的人手隻二十五個。

南若進了營地,魏思遠和徐心泉迎了上來,前些日子他訓練完來挑人時,兩人自願申請來了他這裡。

魏思遠純粹是因為義氣,表叔王博怕他年紀小鎮不住人,特意拜托魏思遠來幫他壓場子,魏思遠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鑾儀衛一不打仗二不剿匪,名下小旗隨便換隊伍算不得什麼大事,還有總旗拿這個來打賭玩的,劉總旗也很好說話,魏思遠沒費什麼力氣就來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隻想混日子,比如徐心泉,他過來更多是為了前程。

南若不要臉的說一句,他現在算紅人,太子伴讀、帝後眼皮子底下長大、又被皇帝看重,還有個比他更紅的爹,不知多少人想蹭他這個熱度,南若歡迎徐心泉這樣的來投他,因為為了前程他們會認真做事,而不是像其他三個小旗,明顯混日子來的,不過眼下他顧不上調/教,先完成任務再說。

“趁著選妃的消息還未傳遍,你們這幾日多費心去仔細調查,隻二十五戶人家,又都在京城,分人手下去,三日後我要在案桌上看到報告!”

南若沉聲吩咐。

譚瑛給他的時限是半個月,他想趁著消息還沒傳開,探聽到真實情況,順便看看手下的能力。

徐心泉主動站出來:“屬下願領十戶。”

魏思遠愣了一下,也跟著站出來:“屬下也願領十戶!”

剩下三個小旗你看我看看你,沒吭聲。

南若也不在意,將名單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分:“既如此,心泉與思遠各負責十戶,剩下五戶你三人合作,去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