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1 / 2)

不做炮灰 外鄉人 8779 字 5個月前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夫人外交,從古至今都是不可或缺的。三天兩頭糜甘兩位夫人便將她們這些女眷齊聚一堂,賞賞花,喝喝茶的。

糜夫人對林琳最是熱情看重,再加之糜夫人是劉備正室,正經主母的身份,整個劉備管區裡,很多人都會對林琳禮遇三分。

至少明麵上是這樣的。

不過林琳也不是不知道那些夫人都在背後說著什麼閒話。

反正在林琳看來,隻要你不敢當麵說,那她就可以當成不知道。

畢竟背後再怎麼說人,當著她的麵也是要賠著笑臉不住嘴的誇她。

說她不應該會武,那是不是就是在說她不應該救糜夫人?

這種話,彆說糜夫人聽了會怎麼樣了,就是甘夫人也不敢聽的。一來二去的,倒也那麼過了下來。

......

劫後餘生的日子就在這些內宅婦人的家常裡短中過去了林琳知道他們在江夏也不會呆太遠,赤壁之戰後,她們便會搬回荊州。

之後會跟著劉備入川,進漢中,久居成都。

林琳拿出那本長到不想看的書,看了沒兩頁,就又放下了。反正她知道她男人壽終正寢就得了,像是周瑜中毒不耐生氣什麼的,倒也無妨。

至少跟她和她家男人是沒有什麼妨礙的。就是可惜了他那個漂亮媳婦......

雖然周瑜之後,東吳氣勢大弱,可是天下之勢本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若是她動了手腳,天下氣數關係天下人之命數,豈可為後世子孫安逸便要隨便插手曆史的。

興,百姓苦。亡,苦的還是百姓。

林琳不想為了一已之私,便讓已經飽受多年戰亂之苦的百姓們既然在這三分天下之中苟延殘喘的活著。

這天下,還是一統比較好。

以前林琳年少輕狂,不知深淺,可是走到了如今,她竟然也明白了很多的事情,為什麼神仙會眼看著發生了。

因為很多的事情,都是必然發生的。而必然發生的事情,都是有他發生的意義。若是心有不忍,輕易改之,誰知會不會引來更大的後禍?

思來想去,唯有袖手旁觀一路可走。

......

在江夏住了兩月,一直到了冬末,劉備等人便去了夏口。趙雲出行前,林琳又是細心地給他收拾了行囊,殷殷盼他平安歸來。

少受傷,如果可以,最好不要受傷。

劉備走的時候,並沒有帶著家小,所以林琳此時也就沒有理由跟著過去。再加上江夏與夏口並不算遠,往來也便宜。更何況林琳明白此行夏口也不過是數日。數日後他們便會回到荊襄之地。於是林琳在這江夏也未置物辦產。

日常有老家人采買食物菜蔬或是所需之物,林琳除了去與糜甘二人那裡外,便再不外出。

城中兵馬紛亂,再加上閒雜之人過多,林琳實不願意拋頭露麵。再入了那等三姑六婆的嘴裡。

十一月二十日,林琳在這江夏都感覺到了風向變了,便也知道今夜便是那赤壁之戰。數百萬將士的生命就毀在了幾個野心勃勃之人的建功立業上。

何其可歎,又是何其的可悲。

自古封候拜相,改換門庭,何嘗不是想要活下來呢。

從空間中取出一盞功德燭盤,點了滿滿的香油,林琳置於案幾處,將手腕上帶著的佛珠拿在手中低聲輕誦經文,以做超度。

林琳心中明白,說的再多,做得再多,都不過是假慈悲罷了。

......

天際昏暗未明要明之時,林琳突然想到了一事。

桂陽太守之嫂。

那件拉皮條的事情,忒特麼惡心人了。

彆的也罷了,那桂陽之行,她是必要跟著去的。

三分顏色還要靠七分裝扮。

她本來就有幾分容貌,再加上手上功夫了得,化出來的妝也是美輪美奐,往常枕盼交頸纏綿之時,她也曾問過趙雲那貂蟬何等容貌。

每每趙雲都說她美及某人。

林琳雖然知道期間有水份,可是往來多日,倒也沒有看到多少人是長得比她漂亮或是有她會化妝的。

都說在亂世美麗是一種罪過。可是若是有了實力就另當彆論了。

現在整個劉備帳下,誰不知道趙子龍之妻美貌無雙,功夫了得。不但劉備帳下知道,便是曹營之中也都知道當日在長阪坡與趙雲一起衝出重圍的女煞星,便是趙雲之妻。

那日在危機關頭,林琳殺的人,並不比趙雲少。當趙雲跌入土坑之時,林琳嚇得慌了手腳,當時更是招招致命的。

她不是貂蟬,隻能以美色惑人,任人蹂.躪欺負,然後自相殘殺。

她是林琳,是‘將生死看淡,不服咱就乾’的衷心維護支持者,敢來挑釁,必是有來無回。

當日和趙雲皆是一身血滴滴,殺氣騰騰的回馬趕來,當時的情形軍中數人皆有眼見,那樣的女人,帳中女紅,馬上殺敵,還有誰會胡言?

林琳除了對趙雲有著一腔柔情,對於其他人,雖然笑意瑩瑩,卻從不會退縮。

與林琳有過幾麵之緣的諸葛亮,那是一眼便看穿了林琳掩藏在溫柔麵容之下的桀驁不馴。

再一個,林琳也是跟著黃外公係統學過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之人。諸葛亮惜才,自是願意另眼相看。

要知道美與不美,於聰明人眼中都沒有真才實學更能打動人心。

不然諸葛亮之妻也不會是世人公認的醜了。

不過在諸葛亮看來,他寧願讓孩子醜一些,也受不得他的孩子蠢笨如牛。

有諸葛亮的另眼相看,又有糜乾兩位夫人看重,林琳在這劉備治下還真的無人敢輕慢。

赤壁之後,劉備算得上是得了一個翻身仗,連帶著趙雲等人也是名揚天下。

其實趙雲早就名揚天下了,因著長阪坡那一役。

不過此時卻並非是當時的情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