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百萬貫(2 / 2)

王韶頓時加了一把柴:“韶這次上京詣闕,經過鳳翔府時與張橫渠見了一麵,橫渠先生為人敦厚,並不掩其弟子之功,直言這‘生產力’理論,是其弟子明遠從‘橫渠學說’中歸納得出。”

王韶將他在鳳翔府橫渠書院的所見所聞儘數告訴了王安石,最後還補充了一句。

“韶於鳳翔張子厚處,還看到了明遠所答的幾張課業卷子,此子的文章,內容詳實,言之有物,又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可見此子所學甚是紮實。”

王安石最早聽說明遠這人,是從薛向的書信裡,得知明遠以“仿單”和童謠的形式在陝西路宣揚“青苗法”。他也看過明遠所寫關於新法推行過程中種種弊病的文章,明遠的學識水平如何,王安石自也清楚。

再後來,司馬光與橫渠弟子當麵辯論的“軼事”也已經從陝西傳到了京中。王安石等人都聽說了。

京中有人笑司馬光竟被一小兒一言駁倒的,也有人為司馬光辯護,說聞名天下的司馬大學士故意相讓,否則怎可能說不過張橫渠門下一名少年。

甚至有人說,這件“軼事”,也已經傳入宮禁,傳到了官家的耳朵裡。

王安石此刻聽王韶提起,頓時拋去了當初看到明遠直言弊病時的不快,拈須頷首道:“此子確實有些不同。”

王雱爭強好勝心重,聽父親和王韶都誇獎明遠,心裡已是不大舒服,想要開口插嘴。

誰知王韶卻與王安石對視一眼,突然異口同聲地道:“隻是怎麼這麼能花錢的?”

明遠,這少年……也太能花錢了吧!

按王韶所說,橫渠書院正在進行的“井田”實驗,就是在明家買下的土地上實施的。

而明遠到了汴京城中,一出手,又將這樣貴重的賀禮贈給了王安石的女婿。

王韶便問:“介甫可是已經見過明遠了?”

王安石卻斷然搖頭:“沒有……”

王雱從旁補充:“小侄今天也問過,那明遠雖然送了這麼一份厚禮,他卻沒有親自來過府道賀。”

這下王韶與王安石都有些麵麵相覷。

俗語說: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多少人想方設法、花樣百出地向王安石送禮,為的就是能見這位宰輔一麵。

誰知明遠禮送了,人卻不來。

王安石原本已覺得見不見明遠無所謂的,現在又突然感到很可惜。

心高氣傲的王雱想通了這一茬,更是差點氣歪了鼻子:“不會是看不起咱們臨川王家吧!”

待王韶告辭之後,王安石轉向兒子:“張橫渠門下對於經義的詮釋,對此次變法,乃至國家大計都是極大的支持。”

陝西張載的學派,竟然能轉而支持新法,這是王安石絕沒想到的。

要知道,張載的弟弟張戩正是因為反對新法,在朝堂上與王安石起了衝突,才會貶官出外的。

“雱兒,這件事就交給你吧。你在汴京城中也算是交遊廣闊,便去結交一下那明遠,以你的眼光,來看看這人究竟如何。”

王雱自負聰明,時常自誇自己看人極準,所以王安石才交給他這個任務。

而王大衙內在汴京地麵上確實人緣不錯,朋友眾多,打聽起一個初來乍到的年輕人並不是什麼難事。

很快,他就得知,這明遠剛剛在城南賃了一座占地頗廣的院子,開了一家刻印坊,說是要刻印書籍。前一陣子據說還為蘇軾站過台,在大相國寺安排了“簽名售書”,售蘇軾的書。

王雱頓時滿心的不樂意——要知道蘇軾那可是妥妥的舊黨,曾經不止一次上書天子,指責新法“擾民”。

明遠既然幫助陝西路推行“青苗法”,那就是站著新黨一邊;可是現在又結交蘇軾。

首鼠兩端的小人!

王雱心中頓時生出大大的不滿。

但他也實在是無法按捺住心中的好奇,想要見識見識明遠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

於是,這位王大衙內特地撿了一個旬休的日子,打聽了明遠人在城南刻印坊中,便換了一身便服前去拜訪。

他一到刻印坊,忍不住便被這座作坊的規模感到驚歎——這是將三座比鄰而居的民居院落相互打通,形成了一個三進的大型院落。

王雱抵達刻印坊門外時,就已經能聽見院牆內腳步聲匆匆,不斷有語聲響起,人們在相互交談,其中又夾雜著叮叮當當器物敲擊的聲音……整座刻印坊聽起來是一派生氣勃勃。

王雱自己就沒少和刻印的作坊打過交道,但他一沒見過這麼大規模的作坊,二沒見過這樣繁忙的刻印坊——這不僅令人想象:這家刻印坊的生意得又多好?坊裡怕不是有上百名雕版工人,同時在刻印五六本書?

王雱當即打定主意,來到作坊門首,求見東主。

“我們東家今天剛好在這,小官人稍候便是。”

王雱左右看看,正待翻看作坊跟前擺著的幾本書冊,忽聽腳步聲響起。王雱抬起頭,隻覺得眼前一亮。

麵前的小郎君相貌再出色不過了,而且不帶半點庸俗浮麗。就連王雱這樣眼高過頂的,見到明遠,也隻覺得心頭格外清爽。

“您是……王大衙內?哎呀,是我失禮了。”

明遠望著王雱,眨了眨眼睛,忽然福至心靈一般地猜出了王雱的身份。

王雱被明遠用帶有崇拜的眼神看著,隻覺得渾身輕飄飄地幾乎浮起。

果然,還是他王大衙內名滿京華,連遠道而來的陝西士子都欽佩不已。

隻聽明遠拱手行禮:“久仰衙內的大名……”

王雱打個哈哈剛要謙虛,就聽明遠補充道:“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