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與宗澤兩人都在杭州府應試。種師中學籍不在本地,而他本人也對科舉考試並不怎麼感興趣,但是因為蘇軾希望他能夠去“檢驗檢驗經義水平”,於是這小孩就也一起被打包,塞進杭州府的府試裡去了。
而蘇軾奉命主持這場秋試,另外還要監督之後的閱卷工作。
與後世各種各樣的考試一樣,蘇軾為此得在杭州城外的“望海樓”待上好多天。
所以明遠得趕在府試之前,趕去見蘇軾,才能趕上給蘇軾送那一份中秋“厚禮”——
於是,明遠帶著勞忠實製出的另一枚“青花大瓷盤”,在蘇軾“閉關”之前去見了這位杭州府府試的主考官。
這是一隻青花山水瓷盤。
瓷盤正中是一副山水圖景,可見山林幽邃,水澗潺潺,崎嶇的山路上正好可見樵夫擔著柴薪跋涉。
蘇軾一見這枚山水瓷盤,先是難以置信地睜大了眼睛,然後伸手捂住心口,做出誇張的表情,似乎隨時能夠暈過去。
明遠見慣了蘇軾的“誇張”,此時便也見怪不怪,而是笑嘻嘻地問:“子瞻公,怎麼樣?這還成嗎?”
蘇軾斬釘截鐵地回答:“成!這可太成啦!”
說著,蘇軾湊近了觀賞這瓷盤上的繪畫,一麵仔細看,一麵嘖嘖稱讚:“這直是將文人畫融入瓷器中了……”
“這等青花,濃淡相宜,筆觸乾淨利落,”蘇軾伸出手去,仿佛正在親身揣摩工匠運筆的方式,“不取工細,單以渲染以現山林、樹木、雲煙……遠之,這令某想起了名家山水。”
明遠笑著點頭,眼裡流露出得意與狡黠——他的的確確是借了兩幅從大相國寺淘來的曆代名家山水給勞忠實,由勞忠實用蘇麻離青顏料臨摹於瓷盤上,隨後燒製而成。
“遠之,某再也不敢說這青花‘俗’了。”
蘇軾觀賞畢,直起腰,拈拈自己的胡子,忍不住流露出一兩分懊惱。
明遠竟在這件小事上和他“彆苗頭”,這是蘇軾完全沒有想到的。
“非也,子瞻公。我這並非是與您較真,而是借您的眼光與品位,向我自己證明此事可為,也希望能夠借此機會,讓浮梁那麼多的燒瓷工匠能多得些利潤,官府也多些稅金,豈不是一件好事?”
明遠的出發點,其實隻是希望幫助瓷器這個行業養活更多的人。
在他看來,若是鼓勵景德鎮窯去與如今的鈞窯定窯等名窯競爭,不過是將現有的蛋糕分一分。但如果納入廣闊的海外市場,便是把蛋糕做大,到時不僅景德鎮窯能大踏步走上興盛之路,更能增加貿易順差,市舶司也多收入些稅金,何樂而不為呢?
聽明遠這樣一解釋,蘇軾完完全全明白了,忍不住拈須感慨:“遠之總是想得如此深遠。最近那‘石墨筆’和‘橡皮’,對天下的莘莘學子,又是福音。”
石墨筆其實就是“鉛筆”,前些日子,明遠打聽到婺州一帶有石墨礦,便借蘇頌之力,將那個石墨礦盤了下來,用開采出的石墨混入粘土,製成可以書寫的“墨芯”,然後再用中有凹槽的兩枚木片將這細細的墨芯夾住,這個時空的“鉛筆”便做成了。
但因為成分裡實在不含鉛,明遠沒打算使用“鉛筆”這個名字,反而用了“石墨筆”這樣的名字——雖然比較好理解,但是有時候他自己都會冷不丁叫錯,把“鉛筆”這個本名給叫出來。
但是蘇軾對這項發明尤其歡迎:石墨筆,搭配明遠用橡膠製成的“橡皮”,可以讓紙張的消耗速度大幅減慢。
對於明遠、種師中這樣家境的學子,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用起來根本不在話下。
但是對於真正家貧,又有心進學的學生來說,紙張,實在是他們日常學習時最大的一項支出,練字要用紙,記筆記要紙,寫作業還是要用紙,若是寫錯了一個字又無從修改,那更是得千方百計把剩下乾淨完好的字紙裁下來,留待以後再用。
但明遠提供的石墨筆和橡皮,則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學子們平日可以用石墨筆寫字、記錄,但凡寫錯了一兩個字,用橡皮小心地擦一擦,那紙張立即光潔如新了。
雖說這一支石墨筆的價錢和一小塊鬆煙墨的價錢差不多,但如果算上省下的紙,這用石墨筆遠比用筆墨來得節省。
所以如今杭州府學裡許多學生都用上了石墨筆與橡皮。
蘇軾一想起這茬兒,頓時又嘟起了嘴:“為什麼遠之能想到的這些,某卻一樣也想不到呢?”
明遠趕緊在一旁提醒:“蘇公務必告知今次參加府試的學子們,用那石墨筆有可能會被改動,為防舞弊,最後上交的試卷不能用石墨筆來答!”
蘇軾一想:“正是!”
“遠之,時間緊迫,某現在得趕緊去通知大家!”
蘇軾年紀已不小,行動卻快,一溜煙就跑,一邊跑還沒忘了一邊回頭提醒明遠:“遠之,這隻青花山水大瓷盤,千萬要留給某啊!”
明遠笑著在他身後確認:“那是當——然——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