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閣和蘇虞的婚事定下來之後,兩家也開始籌備婚禮。
唐家的聘禮已經送過來了,主要就是要刷新房,準備家具,準備宴席之類的。
按道理,新房裡的家具都應該是女方家出的,但一來婚期算是比較緊迫,二來蘇家的家底就擺在哪裡,就算是他們把家底兒都給掏出來,也不可能弄到多好的家具,更何況,很多好的木材,都是要常年累月的收集才能有的,蘇家沒有這樣的底蘊,就算是勉強搞出來,不過是花了錢,最後還是上不了台麵,於是最後兩家商量,新房裡的全都由男方家裡置辦,女方這邊就多準備點鋪蓋布料首飾之類的就可以了。
蘇家雖然知道這樣很丟臉,卻也沒有辦法,也因為這樣,蘇家兩老拍板,唐家送來的聘禮,全都給添到蘇虞的嫁妝裡去,另外再從公中拿出四百兩銀子,給她置辦新衣首飾和鋪蓋以及壓箱底的錢。
對此其實四房人都很有意見,畢竟家裡也就幾百兩銀子,當初都盤算著,要是分家一家都能分一百多,現在好了,蘇虞成親辦嫁妝都去了大半,那等以後到他們手裡,還有多少?
更不要說,唐家送來的那些聘禮,價值千金都有。
當然,按照唐閣的意思,聘禮自然是下得越厚重越好的,但唐老夫人和唐夫人都是懂得人情世故,蘇家的底蘊太單薄了,他們家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千多兩銀子的家產,要是他們送過去太厚重的聘禮,到時候蘇家要怎麼安排陪嫁?多了他們給不出,少了蘇虞要被笑話,再說了,蘇家也不僅僅隻有蘇虞一個女兒,上麵有哥哥,下麵有弟妹,即使蘇虞嫁的人家好一些,但作為長輩的,肯定也不能夠太偏心,要不然就要家宅不寧了。
所以就沒有按照唐閣的意思去置辦聘禮,而是跟蘇家商量過來,大概是下了兩千左右的聘禮,即使如此,這個聘禮在鄉下也算得上是非常厚實的了,就算是齊明月也沒有這麼厚的嫁妝呢。
有唐家送來的兩千聘禮,家裡再添上四百兩,麵子上也是很過得去了。
隻是對於窮了一輩子的蘇家人來說,四百兩的嫁妝,也是史無前例了,也因此,兩老的話一出來,幾房人臉色都很不好看。
哪怕是蘇老大夫妻作為蘇虞的親爹親娘,也都感覺到肉疼。
四百兩啊,他們一輩子隻怕都賺不到這麼多銀子呢,現在卻都要給女兒陪嫁出去了。
更不要說蘇大嫂了,她作為這一輩子的長嫂,率先嫁進來,當時蘇家也算是比較厚道了,但也隻給了八兩銀子做聘禮而已,前前後後花費也隻花了十兩銀子。
十兩跟四百兩相比,哪怕是知道這筆錢都是蘇虞自己個兒賺回來的,心裡這個坎也是過不去。
畢竟,之前蘇老太就給蘇虞留了三百,現在又給四百,那一千兩銀子,豈不是大半都進了小姑子的口袋?
這哪能這樣辦事的啊?
蘇大嫂的心思,也正是其他各房的心思。
蘇虞嫁得好人家,他們以後肯定也能沾光,道理他們都懂,可換到真金白銀,真沒一個舍得的。
蘇老太也知道,自己這樣做,很不好跟大家夥交代,畢竟自己一直以來,都自詡是公平公正的,但是如今,真的是沒有辦法公平公正了。
她放緩了聲音解釋給大家夥聽:“我知道,四百兩的陪嫁,對於咱們家來,著實是太多了,豈不是老大你們這一輩,就是深哥兒這一輩子,他作為長孫,當初成親的時候,前前後後也就花費了十兩銀子而已,而後麵白哥兒他們幾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婚嫁費用,這的確是對各房對各個孩子來說,很不公平,這都是我們兩個做老的沒有用,我們對不住你們。”
蘇老太這麼一說,下麵幾個兒子就率先受不住了:“娘,您可千萬不要這樣說。”
“是啊娘!”蘇老四嘴巴甜:“要不是有您持家,我們哥幾個哪能健健康康的長大,還娶上媳婦養了娃,現在連大哥都做爺爺了,可沒一個孩子被餓著了。”
“對對對。”其他兒媳婦也都跟著點頭。
公婆的確是很可以的了。
平時他們大部分的收入都收歸公中,還是給他們留了一小部分做私房,平時乾活也都是按照個人體質能力來,吃飯的時候也不會特意去苛待誰,不給誰吃飯隻喝湯的,她們的日子真的是比村裡其他的女人強多了。
她們一個村的,可是經常聽說誰誰家婆婆刁纏貪婪,把兒媳婦的嫁妝都給搶了,還有的偏心刻薄,一鍋飯還要分出三五六等,男人吃好的,喜歡的兒女吃好的,不喜歡的就喝湯。
他們家就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蘇老太露出欣慰:“你們能這樣想,我心裡也很安慰。我知道你們心裡不願意,但是你們也聽我說,我們之所以做這樣的決定,一是為了虞丫頭,這孩子怎麼樣,你們做爹娘做叔嬸哥嫂的都看在眼裡,這孩子就沒藏私,要不然上次她賺了一千兩銀子,她完全可以不跟我們提,隻告訴我們賺了一百兩,剩下的九百兩,她就可以全部自己藏起來了,可是她沒有,她一分都沒有少的拿回來了。
還有四五六幾個孩子之前為什麼我突然間說要送他們去讀書?咱們家裡之前都沒有提起過這個話,為什麼我突然間就想起來了呢?我不怕告訴你們,都是因為虞丫頭,虞丫頭勸我把家裡的男孩子都送去讀書認字,勸我們讓你們也跟著學認字,那是因為她出去過,見識過,知道隻有讀書認字,才能夠改變命運,改變門楣,給後世子孫一個更好的未來。
還有你們現在每天都在練的擒拿術,功夫,那些都是虞丫頭教你們的。
孩子們啊,虞丫頭對我們老蘇家,從來都沒有藏私過,所以我們也不能夠讓她心寒啊。
我們老蘇家的確是泥腿子,的確是比不上唐家富貴,但是我們也要儘我們的能力,讓她體體麵麵的嫁到唐家去,不能讓人以後小看了她。”
眾人沒想到,就連孩子讀書,都是蘇虞提的,一時間,幾房人對蘇虞都生出感激之情來。
畢竟,蘇虞讓所有的孩子去讀書,哪怕最後隻讀個一年半載的,但也能識字,識字了,這人就不一樣了呀。
再想想,也的確是蘇老太說的道理,蘇虞給這個家的,實在是太多了,他們要是還斤斤計較這些,那就真的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