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科學(2 / 2)

鬼使神差 道貌岸然 4006 字 11個月前

“可是它圖案上的龍鳳是一樣大的!”我不解地反問。

曾先生還沒來得及說話,小李已經替他回答了:“龍之所以比鳳大,那是因為皇帝自詡為龍,可是最早的皇帝就是秦始皇了,所以在秦朝之前,可能龍與鳳還是一樣大小的,這麼說來,這塊玉

配雖然出自漢墓,但它本身卻是先秦時代的器物。秦朝最早的時候龍鳳也隻是並駕齊驅的”

“對啊!”我忍不住拍掌,這麼簡單的道理,我怎麼就沒有想通呢,曾先生早就跟我提過這玉佩製作的年代極早,起碼是西周時代的東西,我剛才隻是一時沒想到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而隻有從他開始,龍才壓過了鳳。

“其實,第一個自命真龍天子的人,是漢高祖劉邦。”曾先生總結說:“秦始皇雖然讓他的嬪妃們戴上了鳳釵、穿上了鳳頭鞋,可是他並沒有自稱為龍,倒是後人才稱他為祖龍的。”

“好吧,就算這玉佩是先秦的器物,那個時候,龍鳳都是一樣大小的,那又怎麼樣呢?”我問曾先生,我覺得他有點小題大做,而且這跟寶藏又有什麼關係?!

“還不奇怪嗎?正因為皇帝自詡為龍,又把皇後嬪妃稱作鳳,所以民間的百姓才效而仿之,把龍鳳呈祥比作男女好合,可是在這之前呢,龍鳳呈祥又代表了什麼意思?你這塊玉佩被雕刻成這樣的圖案,又有什麼目的?”曾先生反問我。

他這樣一問,我倒也有點傻了,因為龍鳳呈祥這個圖案,實在是太稀鬆平常不過,在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是那樣的隨處可見,甚至還帶著一點點庸俗之氣,試問又有誰會想到,這個圖案在秦朝以前,居然還代表著另外一種不為人所知的神秘含義?!

我看了看小李,卻發現他也是一臉茫然,隻好勉強猜測說:“有沒有這樣的可能,龍鳳呈祥在先秦時期早就代表著男女好合,秦始皇也好、漢高祖也好,都隻是從民間的習俗中學來的?”

“沒有這個可能!”小李立刻否定了我:“越是

在古代,先進的文明越是掌握在統治階級手裡,像這類文化上的產物,也同樣是自上而下地傳播的。”

不服氣不行,小李雖然不知道答案,但卻非常有力地推翻了我的假設。

“會不會隻是巧合而已?”我想了想又說:“又或許那名工匠,覺得把龍和鳳放在一起比較好看?”

“當然不會了,先秦時代的玉還非常珍貴,工匠雕刻一件玉器都是有目的的,是受命而為,如果再追溯到玉器時代,也就是青銅器時代之前、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這個階段,玉器完全都掌握在神職人員手裡,是專門用來祭祀的禮器。”曾先生告訴我。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曾先生曾經提過這塊玉佩上

有栢琪刀法的痕跡,而栢琪文化,顯然就是那個玉器時代的典型代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雕刻這塊龍鳳玉佩的人,當然是有著明確的目的。

沉默良久之後,曾先生望見我和小李都已經啞口無言,才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是這樣看的,在那個時代,龍鳳呈祥不隻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且是一門科學。”

“科學?!”我和小李同時驚詫道。

“是的!”曾先生點點頭:“這門科學,很可能就是最古老的風水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