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起源(1 / 2)

鬼使神差 道貌岸然 4680 字 10個月前

起源

看在他還算比較配合的分上,我點頭表示答應,但是我知道,曾先生盯上鄧家灣肯定不止一天兩天了,他能這麼乾脆地付出和昆侖天宮同樣的價錢讓我去盜墓,其中肯定有他的道理,以曾先生見識和學問,他很可能比老孫頭對鄧家灣有著更多的了解。

曾先生住的是一個豪華套間,所以當我坐下之後,才發現裡麵另外有人。

“餘先生,這次你去鄧家灣,我給你找了個幫手,他是一個很可靠的人,你們先來認識一下。”曾先生說。

話音一落,那家夥就從裡間走了出來,看上去大約有四十歲左右,長得人高馬大,神情中透著一

股狠勁。

我抬頭一看,頓時就愣住了,原來曾先生畢竟不是省油的燈,他雖然輕易地答應再給我十萬塊錢,但背地裡還是安排好了人手,他表麵上說是讓這家夥幫我,但實際上就是找了個人來監督我而已。

“餘先生,你好!”那家夥向我伸出手來:“我姓張,你以後叫我老張就行。”

“我比你年紀小,你應該叫我小餘就可以了。”我一邊假裝客氣,一邊站起來跟他握手,誰知那家夥手上突然加勁,看這架勢,似乎想給我來個下馬威。我哪肯示弱,也立即使勁反攻,可是隻僵持了四、四秒鐘,就覺得抵抗不下去了,不過那家夥總算點到既止,及時把手鬆開了,沒讓我當場出醜。

“這麼說來,張高個兒和錢矮子也是你的人了。”我終於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沒錯!”曾先生爽快地承認:“其實,油條這一次行動失敗,我的損失反而是最大的!所以我真心預祝你能夠成功!”

罷了,事到如今,看來我也沒有彆的選擇,隻好豁出去一次了。

接下來,曾先生又跟我說了一些關於鄧家灣的情況,要了解這個村子的與眾不同之處,還是先得從它的名稱開始。

據曾先生說,“鄧”這個姓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鄧”姓的起源,雖然眾說紛紜,但基本上可以歸納鄧姓的始祖

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傳說幾千年前,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曾賜少昊金天氏的一個有功德的兒子為曼氏。曼氏開姓之後,世代繁衍,並分出許多支係,而鄧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時,鄧氏一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曆*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姓氏書*記載鄧氏是“係承曼氏,望出南陽”。這與最初的鄧國位置是相吻合的。從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鄧氏始終繁榮滋長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後來的繁衍之中,鄧姓一直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鄧姓之人,無論分處天南地

北,皆以“南陽”的堂名傳家,這正表明了宗於河南世係的意思。

由祖地南陽發展的這支鄧姓,據《鄧氏家譜》載,已有代傳人,漢文帝時,官至上大夫的鄧通,是鄧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劉秀的軍師鄧禹,是鄧氏的第47世祖;三國時魏將鄧艾,是鄧氏的第54 世祖;晉時鎮國將軍鄧羌,是鄧氏的第62世祖。中國的鄧姓,大多源於這一係源。

鄧氏在繁衍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過外族外姓的成員。據《安化鄧氏譜序》載,南唐後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南唐亡*國後,為躲避宋太祖的斬殺,而以其父封號為姓氏,改為鄧姓保住了性命。

從鄧氏族譜得知,鄧氏南遷,移居閩粵,始於宋

朝景定年間,由“南陽”逐漸遷移,播遷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廣*東、貴州、浙江等地,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不僅時間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當地盛姓。湖

曾先生說不錯不錯,早在漢代的時候,鄧姓之人就已經有很多很多了,多得數都數不過來,但是在先秦時期,姓鄧的名人或許還不至於多如牛毛,根據史書記載,第一個有名的鄧姓之人應該就是黃帝的兒子禹陽;第二個則是餘文王的母親太鄧,也有叫她太妊的,就是妊娠的妊;餘朝還有一個姓鄧的家夥叫鄧不齊,他的第五和第七世孫鄧鄙和鄧囂也都是名人;到了漢朝,鄧延、鄧敖這倆個家夥也是當過大官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