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攸心中正有所想,聞言當即站了出來說道:“聖上,小子以為,若是科舉取士中都是些少年舉子,於國於民倒是件好事。”
這話倒是新奇,眾人都有些好奇,不知賈攸為何有這般說辭。
賈攸沉思片刻,朗聲道:“臣以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乾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一番話自他口中說出,可謂是字字珠璣,振聾發聵,一時間,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這番少年論,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叫人難以忘懷。
良久,見人們反應過來,賈攸跪了下來,複又大聲說道:“小子以為,少年舉子層出不窮,正是聖上治下文昌永祚,受命於天之象征,我大齊國力昌盛,蒸蒸日上之顯現!”
隆安帝漲紅了臉,他做皇帝多年,不願叫人猜出自己的心思,是個暗藏喜怒的一個人,但今日聽到賈攸群情激昂的一段話,也不由被感染,大叫一聲:“好。”
許久,隆安帝方才覺得自己回過神來,回過神來,忙叫賈攸起來,笑著說道:“好小子,真真是我大齊良才。”
說完此話之後,他不再言語,眾人知道他是下定了決心,縱然心中有千種不願,萬般不甘,也隻好收回肚子裡去。
見眾人無話可說,隆安帝看著下首玉樹蘭芝般的少年,越看越歡喜,方才笑盈盈地說道:“賈攸小子,你可有字?”
賈攸一愣,有字?無字,回過神來說道:“回聖上,無字。”
聖人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說道:“也算你我二人有緣,當初你的名字還是朕給起的,今日朕給你賜個表字,如何?”
賈攸知道這是個天大的機緣,當即上前說道:“聖上煩勞,固不敢辭。”
聖上想了想說道:“當初取你的名字時,想到‘四方攸同,皇王維辟’,概因當時邊疆茜香國蠢蠢欲動,內憂外患,大齊江山險些分崩離析,雖賴祖輩恩德,天下一統承平,邊疆太平,但即便今日天下安定,也萬萬不可忘了當日之凶險,牢記於心,如此,便取表字‘攸同’吧。”
眾人默然不語,知道聖上提及的是十幾年前順安親王謀反作亂一事,雖隻誅首惡,但到底折進去了不少人家,其中許多人家和他們還是有些七拐八彎的關係,又有許多疑似通敵的,流放、貶黜,自此鬱鬱不得誌半生的,也有不少。
雖不如以往一般腥風血雨,但也是這幾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朝堂*了,至今叫人想起來還是膽戰心驚。
看著賈攸,幾人又想起當年這件案子的掀開者就是這個少年的父親,榮國公賈代善,眾人的神色莫名,不知道自己心裡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