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有喜有悲諸事繁(1 / 2)

紅樓之老來子 斂愁黛 5152 字 10個月前

賈攸中了狀元之後,作為一甲之列,自然不必像其他人一般還要進行館選,即再考一次,看看能不能進翰林院當庶吉士。

他和作為探花的姐夫,還有今科榜樣,山西張天闕,都是直接入了翰林院。獨他因為是狀元,被另授翰林院編撰一職,從六品。比起其他還要候缺或是隻能尋關係下到地方做一些七八品的小官的同年們,在起點上已經高出不少了。

蘇季晟如願以償過了館選,成了翰林院的一員。

而程琛則是在家人的運作之下,在江南一個富庶的縣謀了一個縣令的缺。

幾個好友算是都有了前程。

隻是賈攸在翰林院中過得不是很愉快,概因他的頂頭上司,就是那位李吉仁李大人。他平素裡最是厭惡勳貴,加上此番狀元爭奪中被賈攸辯得啞口無言,還險些失了聖心,因此言語間不免透露出對他的不滿。上行下效之下,自然有不少人想要給賈攸下點絆子,又或是有人對賈攸這般出身的人抱有微詞。雖然因為畏懼榮國府的勢力,他們不敢光明正大地下絆子,但是孤立、冷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有些對賈攸抱有善意的,但是在整個大環境下,顯然,沒有人願意做這個出頭之鳥。

他們以往用類似手段,就逼走了賈攸的族兄弟,賈家在賈攸前的一塊活招牌,就是寧國府的賈敬敬大爺。自幼嬌生慣養的敬大爺自然是受不了被人無視冷待,索性就辭官回家了。

相比之下,書香門第出身,祖上又頗有清譽的林海和蘇季晟兩人就如魚得水多了。就連榜樣張天闕也比他受歡迎,人家到底也是出自世代耕讀世家。

隻是他們想不到,賈攸雖然沒吃過苦,但是心智卻格外堅韌。因而儘管在翰林院中被人孤立,隻有幾個好友相伴,但是他也是自得其樂,絲毫不在意他人的冷遇,頗有一股“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他是真的一點都不著急,左右他自己年紀還小,就算是被磨個一年半載的,也是年輕有為,日子還長著呢!況且他自信,等他熬過了這一關,從翰林院中出來,日後誰也不能再以年輕缺乏曆練、磨礪為由刁難他了。

且他又不是背後沒人,翰林院眾人自以為迎合了上峰的心意就了不起了嗎?尤其是那些表現地格外明顯的,殊不知,他們的這些小心思誰看不出來?當賈攸背後的幾座靠山的死的嗎?隻是現在賈攸剛剛進去,自然不好立馬鬨僵開來,倒顯得他仗勢欺人似的。

過了快有小半年,翰林院諸人竟然發現賈攸沒事人一般在翰林院呆了下去。他倒是挺自得其樂的,上頭的人不給分配任務,他就自己看書,左右翰林院的藏書豐富,他倒是借這個更機會抄了不少孤本、善本,反正那些小吏是不敢得罪他的,自然聽他差遣。

更為重要的是,翰林院館藏的曆代詔書、奏本可謂是整個大齊最全的,賈攸素有過目不忘之才,自然沒有浪費自己的能力。

大家隻知道他整日無所事事,泡在書庫裡,殊不知他正在將本朝的各項政策細細研讀,摸透了在朝諸位大臣的政治取向立場,半點功夫都沒有浪費。

加上因為沒有人交代什麼任務給他,他每日都很清閒,每日點卯前一刻鐘到來應卯,一到散衙的時候就走,頗為灑脫。回家還帶點街邊的小吃、玩器回府給賈母並幾個侄兒侄女。

若是休沐,要不就造訪好友,要不就拜會先生,往自家未婚妻處偷偷送點東西,儘管每次都得不到先生什麼好臉色,但是也常常能拿到未婚妻的回禮:香囊、荷包什麼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但是賈攸自在了,其他人就抓瞎了,誰也沒有想到榮國府竟然出了這般寵辱不驚的後代。不少人開始後悔了,如此心性,若是不出意外,將來這孩子得勢是難免的。自己等人,得罪了他,這可就大大不妙了。

自然,就有人積極向賈攸投放善意了。雖不明說,但是,也有事情交代給賈攸做了;同僚之間若是有什麼聚會,也會喊上賈攸了。

對此,賈攸自然是不會拒絕的。他雖然年紀小,但是自幼在賈代善的教導之下,人情世故都是通的。

不像賈政,與朋友出門,被人一吹,就充大頭自己會賬,私底下還被人嘲笑冤大頭;賈赦倒不是這般性格,隻是他近年來迷上了古董字畫,往往出門就是和好友品鑒,頗為低調。

賈攸則不然。雖然自家有錢,但是他也不會大包大攬,叫彆人沒麵子,每次出門都是輪流會賬。京官並不都是富裕的,同僚之間出去吃飯大都去的都是些中等飯館,賈攸也毫不在意。加上他自己博學多聞,不論彆人談些什麼話題,他都能夠接上。雖然年紀最小,但是他確實是最見多識廣的,也玩的開,自然受歡迎。

很快,他就在同僚當中有了好名聲,不外乎:講義氣、豪爽、八麵玲瓏之類的。

對於賈攸處境的變化,代善和蘇士昭自然一清二楚。事實上,他們早就發現了賈攸在翰林院的不受歡迎,但是他們卻沒有站出來。

賈代善其實是有些擔憂的,他有些心疼兒子,想要走走關係給賈攸疏通疏通。卻被蘇士昭勸阻,坦言文武殊途,賈攸若是真想要被文官們接納,就必須要有這麼一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