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淮跟何誌軍溝通完,就到處安排著。
記者旁邊的攝製組攝像機都端起來老半天了,記者幾次想找他說話,都被他打斷了。
“你好,我們是…”
“我們現在在救援,請你們等一會。”
方淮壓根沒給她報名頭的機會,隻要她一開口,就打斷她,要是讓她把央視的名頭報出來了,還這麼不管不顧的,顯得有些不給麵子。
記者有些尷尬。
但看他們準備工作做得挺複雜的樣子,也來了些興趣,開始給攝製人員使眼色。
攝像機,開始來回拉扯,一會拍拍這邊的準備工作,一邊拍拍對麵。
錄製的過程,記者是不需要說話的,隻需要在采訪時提一些問題,引導受訪的人說話就行了,電視上播放的鏡頭,也不一定有采訪記者提問題的過程,問題具體是怎麼問的,是由台裡的主持人講解。
方淮那邊很快準備好了一切,跟何誌軍再次小聲道:“要快,難度雖然不大,但要體現出咱們的速度,不能當救援,得當成訓練。”
真正的救援,不可能達到訓練的速度,訓練是要卡秒的,而實戰,一般都是比較慢的。
把訓練當實戰的真正核心含義,其實是反過來的:是要把實戰,當成訓練。
何誌軍自信一笑,點了點頭:“放心,隻要你快,我慢不了!”
方淮笑了笑。
不愧是各大比賽和集訓的常駐人員,那火藥味兒,說來就來。
把比賽融入生活,也是一種素質。
救援,很快開始。
方淮首先擔任了人工投石器。
用繩子把一塊大石頭五花大綁。
石頭小了,不行,克服不了太大的風阻,還纏不住繩子,他找那塊,十幾斤,這麼大的石頭,要不是不規則,手都捏不住。
隨後手電筒對著對麵晃了幾下,吸引他們的眼神,對著他們揚了揚手裡的石頭,隨後往旁邊揮揮手,示意他們站開。
通過一些手勢能夠指揮馬戲團的各種動物的現象來看,可能手語才是能夠實現全宇宙共榮圈的語言。
那邊的人堪稱秒懂,紛紛往旁邊讓。
方淮確定繩子規則地卷在地上,不會打結,隨後手握石頭,前衝一步,手臂,猛地一揚。
“走!你。”
大石頭帶著繩子,拉出一道長虹,跨過十來米的距離,看著勢若萬鈞,砸到了對麵的一片泥土裡,卻沒有任何聲息。
簡簡單單的一拋,卻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普通成年男性扔出一個五公斤的鉛球,能推出八九米就是非常好的成績,而且需要一個很大的衝刺距離和投擲手法。
這裡就一個兩三米見寬的小平台,可沒那個條件。
方淮也就一步,手法也不甚專業,但那七八公斤的石頭,還帶著繩子,飛出十多米遠。
屬於那種肉眼可見的牛B。
攝影精準記下了這一幕。
就這一幕,還是他們的采訪對象創造的,這趟就沒白來。
確定石頭落地點,方淮對著對麵指了指房子,手壁大幅度繞了兩圈。
對麵立馬雙手抱著石頭進屋,找地方綁繩子去了。
從對麵居然沒有先解繩子,而是直接抱石頭的操作來看…
好像也不是很聰明。
所以,兩邊繩橋搭建好的一刻,方淮還是使勁拉了拉,確定牢固性,隨後回頭,對著何誌軍,有些猶疑地小聲道:
“一會你看著點繩子,萬一對麵沒梆好,斷了,我得拉著這邊爬回來。”
何誌軍想笑,憋住了,點點頭,帶上搶險救援手套,拉住了繩子。
方淮掛上對講機,背起帳篷包和一個裝著繩子食物和水的大包,墊起點腳,D型鉤掛住了腰帶扣和繩橋。
隨後…抬了個手。
張洋懸崖邊的神操作,再現了。
方淮甚至對山上麵一些的張洋,用眼神甩過去一個瑞思拜,向“實戰就是訓練”的精神致敬了一下。
當然,沒有喊“好”。
旁邊的曹毅和郝成斌都在回頭捂臉,背部抽搐。
這個顯眼包,太不嚴肅了。
何誌軍倒是挺捧場地喊了一聲:“出發!”
就這一聲,方淮騰空而起。
嗖嗖嗖嗖嗖…
什麼玩意兒飛過去了?
旁邊頗沒見識的記者,眼睛都瞪大了。
一口氣都沒喘勻,人都到繩橋中間了?
今天這啥情況?
這種速度,在消防專業救援部隊裡…應該也不是普通人…
吧?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武警的繩類訓練她見過,要是人人都是這種水平,手裡有條繩子,什麼地形攔得住他們?
消防還不得被列入一線作戰部隊?
今天這是咋了?
我們這是央視一台的《朝聞天下》,不是七台軍事頻道的《軍事紀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