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嬸羨慕不已的喚:“越山啊,你撈條魚稱稱,多重啦?”
“是呀。讓我們長長眼嘛。”
越山聽村民起哄,便笑著捉起條草魚,到田埂邊稱給大夥兒看:“三斤八兩。”
“嘩,養了五個月就快四斤了!原來稻花魚這麼能長啊!”
劉嫂眼睛放光,急道:“越山,明年我家也跟著你養稻花魚行不?”
越山笑道:“哪有不行的?今年我把這魚的名氣打響,明年咱們全村一起養魚,一塊兒賺錢,家家都做萬元戶!”
嘩嘩的鼓掌聲響了半天,人人都說蕭家能乾又仗義。
不知何時,村裡來了一行陌生人,他們順著人潮也來到了蕭家的水田邊。
何曄見這人山人海的仗勢和此起彼伏的叫好聲,對身邊的老人道:“鐘老,看樣子是養成了。不是該十月捕魚的嗎?”
鐘老滿麵的笑:“養熟了就捕唄。”
蕭家人沒拘泥他整理的養殖資料,知道靈活變通,是好事。因為稻花魚味道最鮮嫩的時候就是稻花落後,過了時候收魚,魚就老了。而這片水稻已是稻花謝儘,確實是時候收魚了。
陪同的康書記在人群裡發現了洪村,上前喚道:“洪村。恭喜你啊。你們村發達在望啦。”
洪村嚇一跳:“康書記?您怎麼來啦?你們這是——”
康書記笑道:“我帶農林專家鐘老來拜訪蕭越山。正巧碰上他家收稻花魚。唉喲,他可是咱們np市第一個養成稻花魚的人才啊!”
洪村趕忙笑道:“那也要政府關懷,農林專家指導才成哪。”他吆喝著趕人,“讓讓、讓讓,康書記帶專家來驗收稻花魚了。大夥兒快讓個路,嗨。還不讓開哪!”
康書記?專家?
村民聞訊立刻讓出條通向田埂的小徑。
鐘老師徒兩人含笑道謝,快步走向水田。
令梅正捉魚呢,抬頭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孔,驚得簸箕裡的魚逃光了也沒發現:“鐘、鐘老?!”
越山登時想起謝根寶說過有個姓鐘的專家的事,看到鐘老似曾相識的麵容,立即想到就是他在鎮委辦事處幫自己據理力爭辦妥了補助金。驚喜之餘一拍腦袋:“原來他就是鐘老?我早該想到的!”
令梅激動的想放下簸箕擦手,又不知往哪兒放。這可是鐘老鐘景紓啊,國家現代農林養殖業的泰鬥人物啊!前世她有幸拜在鐘老門下,得到他親自教導。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度相逢。
越山帶著女兒兒子要上田埂,鐘老忙道:“彆彆,你們忙你們的。我就是過來看看你們的收成。”他滿眼的光彩,看著稻花魚仿佛看到了np市農村家家戶戶稻香穀裡話豐年的美好未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