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康書記把他引到了裝飾得紅彤彤的大戲台上觀賞術村民捕魚的盛況。
就聽康書記一聲令下:“第一界聯合養殖稻花魚開捕咯!”
漫天漫地的鑼鼓聲席卷仙雲山。
水田裡的水珠帶著泥點濺在村民的笑臉上,他們辛苦了五個月,終於迎來了今天的豐收。精神十足的魚在水田裡時而躥得老高時而滑得老遠,一筐筐的魚接力送到山下,在章秘書眼前稱過重量。洪村親自叫秤,楊乾事在一邊記錄。收下的魚除了王貴田等個彆幾戶人家,全讓稻花魚養殖公司聯係的商家收走。
由此,仙雲山山腳下出現個奇景,一輛輛的卡車、貨車排著長長的隊伍收魚。其中有不少車子掛著廣州的車牌。貨車收了魚連夜趕到各地分送到酒樓飯店和超市,卸貨時,也不知用了什麼養魚的法子,那些魚一條條還是鮮活的,讓人嘖嘖稱奇。
仙雲山鑼鼓振天忙收魚,此情此景,章秘書不由想起首《豐收鑼鼓》的曲子。原來勞動的愉悅真的能夠激發音樂家的靈感啊。
最後洪村喊得嗓子都啞了,統計的數據也越來越大。最後達到了驚人的560萬斤!
章秘書低聲問康書記:“賣給外頭,多少錢一斤?”
康書記道:“3.5元一斤。廣東那邊連還價都沒還。”
章秘書算了筆賬,目瞪口呆:560萬斤的魚,收入達到了驚人的1960萬元?!
康書記算細賬:“仙雲山一共有六個村子,差不多有18000戶人家。梯田總共7800畝,平均每畝收入2500元左右。水田超過四畝的人家有三十多戶,也就是說,咱們仙雲山六村一下子冒出三十多家萬元戶啦。”
章秘書難掩激動:“太好了!”他頓了頓,問洪村,“養殖公司賺了多少錢?”
洪村微笑道:“咱們主要賺個魚苗費和渠道費。魚苗利潤不大,渠道費是大頭。除掉百來戶不走咱家渠道的魚以外——”洪村執筆和計算器算了小會兒,咧開嘴直笑,“村裡淨賺27萬塊。”
章秘書吐了口氣:“好!”他望向村中平地而起的一排排白色的暖棚。“草莓的利潤比稻花魚更高,我等你們年底再傳戰績!”
次日,《南平晚報》頭版頭條《新農創新傳佳績,稻花魚創收2000萬!》。
市裡其他鎮子的領導紛紛前來取經。康書記忙得連軸轉,壓根來不及一一招待。隻好搞了個稻花魚養殖交流會,請蕭越山講課。
當然,蕭越山也不會空手而歸,各村鎮的特產和講課費拿到手軟。他留些自家用,其餘的都交給了村委分發給公司的職員。
種子公司的收益比稻花魚更好,當初的育種員連工資帶獎金每月實際收入達到了七十元!公司的發展急需財務,兩名被派去培訓財務相關知識的高中生成功坐進了辦公室,每日裡算盤打得叭叭響。他們的月收入已近一百。這使得今年公司擴招工作人員的消息一放出來,村委辦公實差點沒擠爆,除了自己村裡的,更有其他村的村民也聞訊而至。
洪村自然要先照顧自家的村民。令梅說了,公司發展需要人才。所以開出的報酬非常優越:高中生優先錄取。大學生工資一百!
彆說,還真有大學生找上門來。
洪村望著眼前二十多歲,皮膚白淨斯文,襯衫西褲一身正裝的男子,心裡止不住的驚訝。
“——您,真來應聘我們公司?”洪村捏著他簡曆,又驚又喜。,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