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樞真人選中了安平,將領著對方拜入青城派門下,在決定人選之後,這孩子立刻就要和家人告彆,隨著他前往師門。
至於落選的阿毛,玉樞真人也沒有完全棄之不顧,因山賊之事,阿毛在村子中已經難以立足,村長也找他說起過此事。
作為一村之長,這老爺子雖然也惱火阿毛的自私自利,但這終歸是他看著長大的孩子,他也不忍對方就這麼渾渾噩噩一輩子,所以也曾私下求過玉樞真人,希望對方也收了阿毛。
玉樞真人沒有答應收徒之事,不過因阿毛對他的救命之恩,他承諾,會帶阿毛離開,並且不會讓對方無家可歸。
起初,玉樞真人的想法是在回山途中,替對方找一戶合適的人家,留下錢財請他們收養阿毛,待對方長大之後,他會為對方準備一份謀生的差事,保對方一世平安,也算是償還了救命之恩。
不過,在知曉了江湖的寬廣之後,阿毛的心再也不是這小小的村鎮可以容下得了,他與安平一道跟著玉樞真人離開,可麵對玉樞真人的苦口婆心,他卻半句話也聽不進去。
事分輕重緩急,玉樞真人並不拘泥於要在一時做完全部的事情,他先是帶著兩個孩子再度橫穿大山,這一次,他們沒有再遇上攔路的錢小小。
成功穿過了大山之後,便是正式進入了蜀地,玉樞真人懸著的心也漸漸放下,他先是給師門去信,然後便在這裡停下了腳步。
等待師門回消息的同時,玉樞真人也不忘教導兩個孩子,雖說他並未選擇阿毛,但在教學武藝之時,他也沒有製止對方的旁觀和學習。
安平和阿毛一起學藝,差距顯而易見,阿毛隻需要三遍就能夠熟練的招式,安平需要十遍乃至二十遍才能夠上手。
越是練習,阿毛就越是輕視乃至於蔑視安平,同時心中對於玉樞真人的恨意,也愈發濃厚。
他不明白,江湖之上武功最是重要,放棄自己這樣的良才,轉而去教導一塊木頭,玉樞真人這心偏得簡直沒邊了。
再聯想自己對玉樞真人還有救命之恩,阿毛就更加無法按捺心中的憤恨。
仇恨的種子一旦種下便再難以除去,待它生根發芽之後,很快就會結出罪惡的花兒來,玉樞真人並不知道這些,或者說,即便他知道,也未必能有除惡在繈褓的狠辣。
時間一日日過去,阿毛看著玉樞真人和安平之間越發自然的相處,看著那傻小子臉上的笑容,他心中的恨意如浪潮,翻滾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玉樞真人攜帶的盤纏早就在山洪中遺失,這也是對方出了山就選擇停下腳步的原因。
而三人暫居的地方是一座普通卻又不普通的道觀,說它普通是因為這座道觀又小又舊,門下弟子也不知所蹤,如同被廢棄了一般。
但說它不普通,乃是因為這座道觀並非無主之物,三人到來之時,在道觀碰見的人,居然是一個和尚。
這和尚披著袈裟,背對眾人,始終不露真容,隻說道觀的主人外出訪友了,三人若是要住下,隨意就好。
玉樞真人或許發現了什麼不對勁,但他並沒有說出口,而是欣然選擇住下。
這日,玉樞真人還在前院教導安平,那些招式阿毛早已經爛熟於心,他不屑與安平一塊練武,獨自一人百無聊賴地在觀中閒逛。
這道觀不大,但裡外透著一股子暮氣,到處都是沒有打掃的灰塵和蛛網,讓他真的很懷疑這裡居然也能住人。
阿毛走著走著,便到了後院,這是那和尚居住的地方,他想著對方那不冷不熱的聲音,縮了縮脖子,這就想要回頭。
轉頭的瞬間,一個陌生道人堵在了他的退路上,把他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