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蕭子瑢這裡就熱鬨了一些,劉彩娘和阿茵阿蔓外加一個白燕都要跟他一起過年。
蕭子瑢一個開心直接多弄了一些紙,然後用竹條遍了燈籠,將紙用朱砂染紅之後,粘在編好的燈籠竹架上麵,裡麵再放上一小盞油燈,然後再掛到門口。
因為用的油燈而不是蠟燭,所以燈籠直接固定在門口和屋脊下方,避免風吹過來會讓它們晃動導致著火。
燈籠上除了有紅紙之外,還有蕭子瑢寫的福字,可惜他還沒有點亮畫畫的技能,否則就畫點門神或者年獸之類的了。
蕭子瑢如今基本上就是全城的風向標,大家看到他在家裡掛上了紅燈籠紛紛也想要掛一掛。
蕭子瑢乾脆給紅燈籠定個價,價格不是特彆低,因為會送一小盞油燈,而且做紙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也很珍貴,所以價格偏高。
他原本以為舍得買的人應該不多,結果沒想到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
除了燈籠之外,蕭子瑢還弄了桃符。
是的,這年頭還沒有什麼春聯,到了正旦的時候就會在大門兩旁掛上兩塊長方形的桃木板,桃木板上寫的東西也不是後世那種對聯形式,而是刻上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這時候的桃符更是偏向於驅鬼的作用。
下麵的小娘子有會寫字的今年自然是自己做了桃符,在彆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個習慣,然而在這裡……雖然大家看上去都不太介意這個地方,但那麼多人慘死在此多少還是會讓人心頭發怵,弄個桃符也算是安一下心。
不過蕭子瑢做的就是跟後世十分相像,在桃木板上寫下了各種吉祥話,好多小娘子在知道寓意之後忍不住買了回去掛在了大門口,而桃符則掛在正房門口。
蕭子瑢有些詫異,他原本弄這個隻是根據自己的習慣來的,雖然入鄉隨俗用了桃符,但總覺得寫兩個大□□字不太夠,而且鬼也不都是壞的嘛,他都當了多少年的鬼也沒害過人。
在正旦這樣的日子裡,若是這裡還有鬼魂徘徊的話,蕭子瑢更希望他們來自己這裡,彆去打擾那些小娘子。
為了這個他的桃符甚至都不是用桃木做的,而是用槐木做的,槐木聚陰,那些鬼魂應該會舒服一些吧?
結果沒想到他弄的這個春聯反而收到了小娘子們的青睞,主要是上麵那些吉祥話看上去就讓人高興,比單純的驅鬼桃符更加符合小娘子們的喜歡。
用劉彩娘的話說大概就是圖個好彩頭,希望以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蕭子瑢聽後就笑了,感覺無論什麼時代,普通百姓的期盼好像都那樣。
正旦那天,蕭子瑢親自下廚做了一桌菜——當然不是他自己燒火,他穿到這裡這麼久了,燒火這項技能還是不怎麼會,倒是土鍋土灶用的還算成熟了。
這個時代的菜品大多都是烤煮或者蒸,炒菜還沒怎麼出來,菜譜自然也是沒有。
蕭子瑢已經一年左右沒吃過炒菜了,之前在建康是不敢要求也不敢給菜譜,後來是沒有條件,再後來就是沒時間。
現在總算有了時間,他也算是一展廚藝,正旦的前一天他們特地拜祭了山神和水神,三牲是湊不齊了,最後隻好是豬頭和雞鴨湊了湊。
到了正旦那天,蕭子瑢一早就挽起袖子開始煎炒烹炸。
因為吃飯的人多,蕭子瑢直接定了十個菜,湊個十全十美,然後六道熱菜三道涼菜一道湯就齊活。
食材是早早就準備好的,他進廚房的時候大家都不放心打算跟著進去。
用白燕的話說就是:“哪裡有我們坐著等吃的道理?”
的確,這年頭下地的是小娘子,穿針引線的是小娘子,喂食雞鴨的是小娘子,做飯的還是小娘子,仿佛天經地義一樣。
蕭子瑢站在廚房門口愣是隻放進去了一個劉彩娘,為了幫他燒火用的,剩下的人全都被他轟走了:“行了行了,你們就出去玩一玩,是在不行就在屋子裡吃乾果聊天,彆進來搗亂,我做的菜你們不會。”
白燕等人:……
這話她們還真沒辦法反駁,當初蕭子瑢那道鹽焗雞就讓她們魂牽夢縈了許久,不過她們城主從來都很大方,菜譜直接給了她們,她們現在自己也能做這道菜了,然而外麵的人是有雞用不起鹽,他們則是有鹽沒有雞,也是很慘。
蕭子瑢這話代表著可能又有新的菜色,搞得白燕和阿茵阿蔓在屋子裡坐著心都已經飄到廚房去了,尤其是廚房的香味一直往外飄,混合了油脂和肉類的香味十分霸道,搞得裡麵的三個人一直在跟著咽口水。
而劉彩娘運氣就比較好了,她在裡麵偶爾能用嘗一嘗鹹淡為由吃一兩口半成品。
彆說哪怕是半成品都讓劉彩娘回味無窮,若不是蕭子瑢看著,她恐怕都控製不住自己伸出去的罪惡雙手。
等到晚上的時候,白燕帶著阿茵阿蔓早早將案幾都給放好,然後排隊去廚房端菜。
一道道菜被分裝好,雖然裝著它們的都是比較樸素的木盤,但那個模樣和味道讓她們口水都要不爭氣的流下來了。
蕭子瑢將菜一點點分好開始點了點:紅燒羊肉、清蒸海魚、白灼蝦、溜茭白、紅燒田雞、蟹肉雞蛋羹、鹽焗雞、熏鴨、拌雞雜外加一道海帶蛋花湯。
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