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因愛生恨(1 / 2)

這日下學,七姑娘又找上季縈說話,季縈用眼神示意了下她身後的香芸手上提的包袱,說自己給佑哥兒做了幾件衣裳這會兒要送到陳氏院裡去,好給佑哥兒儘早送去。

七姑娘一聽,瞬間不與她纏磨了,麵上明顯鬆了一口氣的樣子,笑著點頭讓她去忙,等得空了再一起說話。

季縈和香芸兩個走遠了,香芸才疑惑的道:“七姑娘這幾日也不知是怎麼了,對姑娘您的態度奇奇怪怪的。”

她說完,同跟在季縈身後的香榧想了想也接口道:“可不是,說她對咱們姑娘親熱吧,與姑娘說起話來遮遮掩掩支支吾吾的,也不知到底想說什麼。說她疏遠姑娘吧,又見天的拿好話巴結奉承著。”

香芸對她的一番解析十分認同,好似想起了什麼,就道:“要說咱們家的幾位姑娘,心思最活泛就是這七姑娘了。四姑娘剛出事那會兒,她回回出頭幫忙說話,引得府裡眾人私下裡都誇她心眼實在,顧惜姐妹情分。等後來知道了四姑娘犯下的錯事,便一溜煙的跑到太太跟前哭訴,說自己不清楚實情這才給家裡幫了倒忙,把與四姑娘的姐妹情推了個一乾二淨。你瞧瞧,這幾年四姑娘被關在院子裡,她去看過一次沒有。”

香榧聽了這話,心有戚戚的點頭,做出最後的點評:“七姑娘的性子每到了關鍵時刻都能軟能硬。關鍵是舍得放下身段和臉麵,這家裡就沒有她討好不了的人。”

“這話沒錯,七姑娘先時惹了咱們太太動氣,她不去太太跟前請罪反來磨纏咱們姑娘。”香芸說著冷笑一聲,不忿道:“果不其然,太太看在咱們姑娘的份上消了氣。這便也罷了,偏七姑娘是個不知足的,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說幾句好話,給幾個笑臉,在咱們姑娘這裡偏去了多少好東西。什麼花露熏香,這些東西放在外麵可都是價值千金的東西,就這麼被她兩句甜蜜話兒騙走了。”

季縈聽著身後香芸與香榧兩人的一唱一和,心裡不由失笑。佯怒道:“感情你們兩個鋪墊了這麼久,這些話是說給我聽的。原來在你們眼中你家姑娘我就是那隻鷹爪下的兔子,由得旁人任意宰割?”

“奴婢們不敢。”香芸和香榧兩個聽季縈如此說,連忙告罪。

香榧的性子老實膽小,見季縈麵色不悅,立馬不敢再多嘴。香芸卻不怕,她倔強道:“非議主子是奴婢的錯,奴婢願意領罰。可奴婢心裡的疑惑還是要與您說一說的。”

說完也不等季縈回應,緊接著又道:“您之前待其她幾位姑娘總是客氣有餘而親近不足,可您待七姑娘卻明顯不同。連咱們都能看出七姑娘待您的心思不誠,您卻次次由著她算計。”

聽了香芸的滿腹抱怨,季縈卻不氣不惱,反而氣定神閒的上了遊廊,四處瞧了一眼,見這裡地勢開闊,藏不了隔牆的耳朵,這才開口道:“什麼算計不算計的,七妹使的那些不過是無傷大雅的小聰明,咱們隻要做到心裡有數,犯不上與她計較。我是家裡的嫡女,又居長位,自該照拂下頭的妹妹。如此才能顯示出我的友悌之情和處事的氣量。七妹若真是個乖覺的,將來我自把她的事放在心上,若是個奸滑的,也自有她的虧吃。”

香芸和杏林對視一眼,俱都受教的道:“是奴婢們淺薄了,險些誤了姑娘的事。”

季縈包容的笑笑,並無責怪之意,反而帶著些教導的意味道:“你們都是我身邊的貼心人,將來要跟隨我嫁到肅王府裡去。肅王府裡的人事關係可比咱們府裡錯綜複雜多了。想要料理好那裡的一攤子事,不僅要氣量手段並俱,而且身邊的左膀右臂也需得力才行。你們萬不能學了那些小家子氣的做派,連一點子吃用之物都要計較。眼光格局需得放遠些。將來在王府的日子安生也便罷了,若有磕絆,真能用一點子東西收攏了人心,反倒是咱們占便宜了。”

香芸和香榧兩個聽了季縈的話,立馬心悅誠服的道:“是,姑娘的教導我們都記下了,日後絕不敢給您拖後腿。還有底下的那些個小丫頭們,奴婢們也會好生教導,不許她們掐尖要強,免得壞了姑娘的名聲。”

季縈這才滿意,心想自己的一番苦心總算沒有白費,香芸香榧兩個也都是聰明的,一點即通。

她們一行在路上說話耽擱了些時辰,到了世安院正房時,陳氏已經將要送去給宋子固一家的東西都裝好了箱籠。

季縈一瞧地上擺著的四五個大箱子,除了日常用物還有不少吃食,就道:“阿娘,如今天氣漸熱,這麼多吃的,可彆壞在路上才好。”

“不會,這些都是能久放的點心蜜餞。你哥哥往日讀書累了,最喜歡吃三味閣的棗泥酥。你嫂子如今又有了身孕,就喜歡家裡做的這些蜜棗酸杏。還有佑哥兒,自小吃慣了家裡做的米粉和鹿肉脯,這些得給他多捎些才行。”陳氏一邊說,一邊與季縈介紹哪個箱籠裡都裝了哪些東西。

季縈耐心的聽她說完,才笑道:“阿娘對哥哥嫂子真是一片慈母之心,事事考慮的周到又貼心。”

“周到又有什麼用,我費心費力養大的兒子,翅膀剛硬就迫不及待的飛走了,還連帶著兒媳孫子一起帶走了。獨留下我個老婆子,孤零零守在這家中。”

宋子固外放出京連帶著妻兒一並帶走的事,簡直成了陳氏的一塊心病。時不時的就要提一回。

年前宋子固任滿三年翰林院編修,既然有了清貴的資曆,接下來便是謀個外地的官,外放出京去基層攢政績。

照陳氏的意思,柏氏跟著宋子固去任上,將孫子佑哥兒留在家中開蒙進學。畢竟京城裡的師資教育才是最好的。不想柏氏舍不得一手帶大的兒子,想帶著孩子一起去。

宋子固夾在陳氏和妻子中間,正猶豫不決時,他外放的明旨下來了。不是宋家一開始給他謀的西北某個州府的通判,而是江蘇省淮安府的正六品同知。

這下可巧了,陳氏的祖籍就在淮安府,雖娘家大哥一家來了京城,但娘家二弟一家並陳家老太爺和老太太還留在淮安。因此,宋子固連磕絆都不打的做出了要帶妻兒一起去任上的決定。

陳氏念著兒子要出遠門,當時沒說什麼,可待宋子固一家走了之後,他一想孫子總要忍不住念叨這事。

季縈見的次數多了,已經習慣了。隻拆開香芸拎著的包袱給陳氏看自己做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