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奶果(1 / 2)

肅王慎重思考再三,終於定下肅王府第四代長孫的名諱,齊昀。

“昀”者,日光也!

肅王對這個長孫的期望,不可謂不深厚。

至於小名,季縈取了大半月也還未定下,又聽太妃和齊灝已經開始昀哥兒昀哥兒的叫開了,索性將取小名的想法作罷。

暫時就先叫昀哥兒吧,等兒子弱冠之年再取字好了。

齊灝見她如此,不由笑話她磨嘰。她就理直氣壯的道:“叫法太多,寶寶不容易記住自己的名字。”

自從之前的那個奶娘被退回去,又換了個老實聽話的來,季縈就省心多了。除了她不方便的時候,昀哥兒幾乎日日都在她跟前。

她此時再看待昀哥兒,可真是實打實的慈母心了,而不是因為這是她兒子才不得不愛護。

季縈對陳媽媽準備讓她坐夠兩個月的月子十分配合,畢竟她可不想年紀輕輕就因為生孩子落下什麼毛病。因此除了昀哥兒滿月宴時她抱著孩子在女客席上轉了一圈,接下來的日子一直在屋子裡修養。甚至連係統空間都沒去過。

小孩子一天一個樣,等季縈出了月子時,先前的黑小子就變成了個白嫩嫩的胖娃娃,一雙腫泡眼也變成了又黑又亮的丹鳳眼,與他祖父像了個十成十。說起來齊灝這一輩的兄妹幾個都沒遺傳到肅王的眼睛,卻被長孫給遺傳到了。

再加上這孩子繼承了父母的精致長相,脾性也十分溫和乖巧,有人抱著時就喜歡盯著人笑。所以太妃和肅王對這個小孫孫簡直愛極了。

打從季縈出了月子,每日都要抱著昀哥兒去鬆鶴堂給太妃瞧瞧。有時她處理府務,騰不開手時便就放在太妃跟前,她隻按著時辰給喂奶就行了。

肅王見季縈放開手將昀哥兒放在太妃跟前,眼饞的不行,便借口怕太妃太過勞累,將昀哥兒抱去了前院書房照看。

太妃為此還氣了一場。她哼道:“你父王一個大男人連兒子都沒抱過,哪裡會抱孫子。小孩子骨頭軟,他笨手笨腳的傷著了怎麼可好。”

對於太妃的擔憂,季縈倒不以為意。現代社會爺爺帶孫子的不在少數,論起儘心爺爺可比還是新手的父母靠譜多了。不過鑒於肅王大概也是第一次帶孩子,季縈便與太妃保證會儘快將昀哥兒抱回來。

太妃這才消了氣,然後又催促季縈趕緊去。

一出鬆鶴堂的院門,季縈就帶著陳媽媽和杏林、秋屏去了前院。

外書房前守著的是肅王的親隨齊忠。他自小跟著伺候肅王,並且曾跟著肅王上過戰場,在王府的地位相當於家將。因此季縈待他也十分禮讓。

“忠叔,我來抱昀哥兒。”

齊忠對著季縈矮身行了禮,才笑眯眯的道:“世子妃快進去吧,王爺才剛抱了小世孫回來。小世孫可乖的很裡。”

季縈聞言有些意外。一般書房都是一府重地,女眷多數是不被允許進入的。但既然齊忠這麼說了,她還是笑著點了點頭,進了門。

書房中,肅王一手抱著小孫孫,一手拿著公文看。時不時的就要看一眼熟睡中的小孫孫,眼裡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但見孫子皺個小眉頭或有些不舒服,就立馬調整一下姿勢,絕不讓孫子受一丁點委屈。

人說隔輩親,這話一點都沒錯。肅王對兒子奉行的是棍棒教育,一有犯錯,就是一頓鞭子。對齊灝這個嫡長子,更是狠下心送到戰場上去磨礪。但如今對孫子卻又是另一番態度。

季縈要抱昀哥兒回去時,肅王心裡著實有些不情願。今兒昀哥兒一直跟在太妃身邊,他才見了一會會兒,這就要抱走了。不過也知道昀哥兒這會兒也該餓了,隻得叮囑了一句季縈好生照顧孩子,便讓她抱走了。

見世子妃走了,齊忠進去書房給肅王換茶。剛才肅王怕下人不知輕重吵著了小孫子睡覺,愣是沒讓人進來伺候。

齊忠笑眯眯的道:“王爺對小世孫真是疼愛非常,連世子小時都沒被您親手抱過呢。”更彆說抱到這外書房了。

肅王聽了就有些不自在的咳了咳。

齊忠忖著他的神色,心裡琢磨了一下,就試探著道:“曾經教過世子習武的林教頭聽說王爺得了個嫡孫,便拖老奴問問您的意思,說日後還想教小世孫習武。”

這位林教頭,大名叫林恭,原是山西鳳陽人。曾跟著王爺上過戰場,算是王爺在軍中的部下,武藝非凡,曾被王爺相請進府為世子開蒙。

世子出師後,原本以他的本事是能繼續留在王府教另幾位公子的,可惜王府裡除了世子其他公子都吃不了習武的苦。沒有弟子可教,他又不想擔著名不副實的師傅名頭,因此便拒了王爺的挽留,出去走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