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的夏承安一直維持著難得的好心情,直到入宮看到自己的父親。此時已近亥時,整個大雍的主人仍是身著冕服,朱筆批文。
他不過四十歲,鬢邊竟已生了不少的白發。
夏承安心下一酸,和曆朝曆代的天家父子不同,天啟帝隻得了太子這麼一個兒子,從小養在身邊,父子感情向來深厚。
天啟帝放了筆,抬眼看了過來,他五官端正,甚至可稱得上相貌堂堂,隻是眉眼間凶煞之氣太過,令人不敢直視:“今日在國子監做了什麼?”
夏承安不敢瞞他,便將今日之事說了一遍,當然沒忘了將差點被撞進湖裡這段隱去,不隻是答應了諸清,更是害怕父皇問自己為什麼蹲在湖邊。
天啟帝流露出感興趣的神色:“諸清?總和莫家小子混在一起的那個?”他勾出一個意味不明的笑:“沒想到,諸家竟出了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弟子。”
諸家自然比不得那些望門貴族,隻是幾十年的積累,也稱得上是詩書傳家,前朝時諸家老爺子就在翰林院為官,如今諸易為禮部侍郎,這父子倆的官職哪一個不說一聲清貴。
夏承安自幼被他教導,知道父親最討厭的就是誇誇其談和不做正事,諸清的想法在他看來也許會單純幼稚但卻不會生發惡感。
夏承安對諸清看似荒誕可笑的夢想有著幾分認同和理解,便道:“如果他真的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對我朝是好事。”
天啟帝似乎漫不經心:“若是能走出才是好。”諸清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想要知道走的更遠、看的更多會有什麼好玩有趣的事,可其他人卻轉念就能想到如果他的設想能夠成真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利處和風波。
隻是沉屙舊疾之下,一個孩子又能做出什麼?
天啟帝又想到了什麼:“你說你也見到了那位被國子監先生們誇讚的顏先生?”他帶著笑,仿佛閒聊家常一般:“我先前可是不止一次聽姓莫的炫耀他親自請的先生。是什麼樣的人物?”
夏承安眼睛微微一亮,心中同樣有許多誇讚,但他向來謹言慎行慣了:“百聞不如一見。”
這樣的評價已是極高了。
天啟帝背光而坐,燈影幢幢,看不清他的神情,整個宮室隨著他的靜默而沉寂無言。
半晌,天啟帝抬眼,似乎在對著夏承安又似乎是自問自答:“自登基來,朕所思所想不過是如何安撫百姓。百官群臣、世家望族告訴朕那是因為百姓蒙昧無知,不懂禮義廉恥、不通聖人訓誡,才做出諸多可笑事。”
天啟帝不急不緩,隻是聲音冷的像是淬了冰:“為了一條河流引發了兩個村子的械鬥,不過是丟了十幾文錢竟能生生哭暈過去……真是可笑。”
夏承安知道自己的父親所說的可笑絕不是對著那些百姓。
聽得一聲陰冷到極點的笑聲:“朕那些臣子,一個個吃的腦滿腸肥,恨不得將全天下的財富都攏到自己手中。卻看不到這天下有多少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些可笑事,若非百姓們為生活所迫又怎會如此?”
他生於微末,便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一無所有、朝不保夕的人不需要什麼聖人訓誡,也聽不進什麼至高道理,他們想要的不過是吃飽穿暖,活下去罷了。
倉稟實而知榮辱,衣食足而知禮節。
夏承安擰著眉,想要勸父皇不要動氣,以免傷了身體,可因為這樣的事莫說動氣,父皇估計連殺心都起了。
天啟帝歎了一口氣,再開口聲音居然溫和了下來:“前段時間,我從莫將軍那聽了不少的話。記得最清的不過一句。”
夏承安忙恭聲道:“不知是什麼話。”
天啟帝道:“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兵不強,無才不興。”
夏承安一時怔住,在心裡細細回想這句,天啟帝又重複了一遍:“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兵不強,無才不興。”
然後他就笑了,然而這個笑並沒有衝散眉眼間一分的凶煞之氣,反而越發顯得殺氣凜凜:“這麼說來無世家,無妨。”
明白他意思的夏承安不由遍體生寒,直到回了東宮,想到父親的話竟還是心中難安。
世家門閥,是養在大雍的一頭惡狗,盤根錯節的勢力所代表的是壟斷,知識、財富、地位……若不是父親狠狠殺了一波,隻怕朝廷頒布的法令都要受其影響。
夏承安想到父親盛怒之下說過的話:“他們不在乎這天底下的百姓,也不在乎如今是誰當家做主,又是哪朝哪代,誰能讓他們維持如今的地位和財富,就算是外族他們也能心甘情願給人家當狗!滿口仁義道德,不過是一群欺世盜名之輩!遲早有一日,朕會一個一個扒了他們的皮!”
如果打破他們的壟斷,使百姓受益,那時才是大雍的長盛久安。
到了那時候免不了血雨腥風。
夏承安側了側臉,看向窗外的明月,月色如水,照出一地的銀輝,但是……這才是帝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