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白無故就背上了一口黑鍋,但非常有同事愛並且一向很欣賞萩原研二這個比自己小十來歲的後輩的目暮警官還是沒有反駁他奇怪的行為,而是選擇了默認。
畢竟……自己在找萩原救場的時候的確提過如果參加大賞的作家們能在場就好了這種話。
隻是他沒想到萩原研二真的能把人找來、還是獲獎呼聲最高的深庭,也很奇怪為什麼萩原研二表現得很怕這個年輕人的樣子。
看著麵前的有棲川月,目暮警官眼中出現了一絲感慨。
在有棲川月、也就是深庭還沒有來日本、隻在美國發表一些短篇和文章時,目暮警官的夫人目暮綠就是他的忠實粉絲。
那個時候的跨國購物和快遞遠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也不像現在這樣發達,但目暮綠還是克服了一切困難,讓家中的書架上滿滿的都是深庭的作品集,還有一本昂貴精致的冊子專門用來收集和深庭有關的報紙上的報道或者短文。
在對方來到日本、出版第一部長篇後,目暮綠長久以來壓抑的熱情更是得到了宣泄的入口,將《黑與白》第一冊的初版、再版、精裝版、典藏版、內含寄語卡片的特殊版(實際上不過是出版社從主角少年修說過的話中隨便摘取了幾句、印在了卡片上而已)等等各種版本,連帶著書中人物的各項周邊都一起買回了家。
目暮警官從以前的每天睡覺之前、起床以後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妻子美麗的麵龐,變成了看到自家妻子抱著周邊睡覺的、依舊美麗、卻讓他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對勁的麵龐。
出於某些說出來會讓他英明睿智可靠且成熟的優秀警官形象受損的私人原因,目暮警官曾經抱著“觀摩”的心態拜讀了深庭的作品。
對方作品的文筆以及深意都屬上乘,對人性的分析和解剖是讓他都會覺得感歎的程度。
尤其是在最新的這部長篇中,主角少年修以及獨立於故事之外的上帝視角這兩種角度,兩種不斷切換的對待世界的想法和觀點更是都每一個角度都深入透徹。
在寫到少年修時,不用去描述心理活動,但從對周邊景物的寫法中都能感覺到濃濃的悲觀厭世的意味。
早起看到初升的太陽時會想到它終將溺死在海裡、看到草木花樹乃至路過的活力滿滿的少年都會想到他們衰敗後的枯黃蒼老,不如到直接死在最美好的時候、或者乾脆不要升起。
但在切換到上帝視角、或者說,用在故事中卻不參與故事的旁觀者視角來形容更加恰當。
在切換到旁觀者視角中,原先那些雖然被說是“早晚都要消亡、不如讓自己選擇結束的時候”的景物都變成了空茫的灰色,他也不會因此有一絲一毫的觸動,所有的情感都被鎖在了一個不知道地點的箱子裡。
在麵對怎樣殘酷的故事,比如少年修唯一的好友身死;他為了好友的願望選擇強迫自己站到陽光下、渾然不顧被熾熱的陽光炙出疤痕這樣的故事情節時,旁觀者描述的語氣依然是平靜淡定的。
在的過程中,目暮十三並沒有全部沉浸在極其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中,而是下意識地試圖從主角的行為中分析可能屬於有棲川月的部分。
但在少年修身上,他看到的是“有棲川月”可能有厭世傾向,在旁觀者身上,他看到的是“有棲川月”患有情緒缺乏、或許還會有點反社會傾向。
但一切猜想都在深庭公開露麵後不再站得住腳。
所有人都說,深庭老師看起來那麼溫和有禮、講話一針見血又好相處,怎麼可能是你說的那個樣子呢?
隻有目暮十三的內心仍然存著“對方隻是善於偽裝”這樣的念頭。
但這個念頭也在親眼見到對方後轟然破碎。
氣質溫和、不帶半點攻擊性,眼神明亮堅定,沒有一星半點的自我懷疑的痕跡存在。
目暮十三從業數十年的敏銳直覺也沒有從他身上感覺到哪怕一點危險的氣息。
可能…書裡的描述隻因為他非常擅長環境氛圍的描寫吧。
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才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是需要被高度重視的存在,因為他們的智慧往往會比單純的武力更具威脅。
按理說,排除了一個危險源頭的目暮十三應該為此高興才對,但他想了想在裡麵查到的東西,最終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
“你好,有棲川先生,我是警視廳刑事部搜查一課強行犯三係警部目暮十三,感謝您能來配合調查。”
有棲川月沒有錯過目暮十三眼神裡的惋惜和無奈,也沒有忘記在自己剛剛走進餐廳時,目暮十三看到自己後毫不驚訝的表情。
唔,又一個覺得自己受了委屈的可憐人呢。
在恢複記憶後,有棲川月已經能自然而然地接受看到自己的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有苦衷/受儘挫折/被黑惡勢力包圍的很幽默的現實。
畢竟導致這個局麵發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他當初實施計劃的負麵影響。
但是……他不記得自己有和目暮十三接觸過啊?
有棲川月陷入沉思、有棲川月放棄思考。
算了,這個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
為什麼在一起足足有五名死者的刑事案件中,本應該專心調查案件發生真相的警官會突然對自己產生可惜一類的情緒呢?
答案是:他的工作太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