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回大清(2 / 2)

她記憶中年熙在康熙五十年就中了舉人,那就是明年了,12歲的舉人,按現代的觀念那也是標準的天才兒童,若不是英年早逝,該是有一番大作為的。

隻是二哥已經不在京城,去年就赴任四川巡撫去了,這一去且得好幾年才能回來,侄兒年富和年斌幾個都被二哥帶去,若不是臨行前年熙染了風寒,定也要被帶走的。

幸好年熙還在家裡,隻要他能好好的,年家就多一份保障,二哥也多一分顧慮。

她的身子其實已經大好,可母親非要小滿看著她再躺上幾天,在床上躺著看了三日書,她實在耐不住了,用了早膳,在小廚房做了幾道點心,便帶著小滿出了院子。

現下是三月,雖是到了春天,可這院子裡還有未融化的積雪,溫度就可想而知了。

到主院時,母親正在和府裡管事說著賬目,見她來了就打發了管事出去,拉著她的手又念叨了一番她的身體,看著母親慈愛的麵容,聽著這溫柔的嘮叨,她隻覺得無比的幸福。

從食盒裡拿出了母親最愛的梅花香餅,母親嗔怪了她幾句不聽話好好歇著,用了兩塊又讓侍女放好,說剩下的要當下午的茶點。

見父親不在,她就問了父親的去處。

隻聽母親說:“你父親在青柏院給熙哥兒看文章呢,熙哥兒那孩子不是明年要參加鄉試嗎?要說熙哥兒當真是個好孩子,雖是年紀還不大,但看得出性子倒是穩重,你二哥現如今是平步青雲,可是他自小便缺了幾分穩重,人情世故也不夠煉達,你父親對他是既驕傲又擔心,幸好熙哥兒是個踏實穩重的,就是這孩子和你一樣,身子差了些。”

年玉嵐隻得勸慰母親道:“年熙還小呢,仔細調養著總能好起來,女兒也會好起來的,母親不要太擔心。隻是女兒覺得年熙還是放在父親和您身邊教養為好,年富雖然年紀小,但性子已經有幾分張狂,年熙畢竟是二哥嫡長子,還是穩妥些比較好。”

母親讚同的點頭道:“嵐兒也是長大了,懂得為家裡人考慮,我和你父親也是想留年熙在身邊,既然你也這樣認為,那下次寫家書,我會讓你父親告訴你二哥。”

聽到母親的話,她心中也放鬆了幾分,年熙那一世身子不好,除了先天的緣故,還有就是跟二哥赴任的路上生了場大病,路上自然不比家裡,因此耽誤了治療。

從主院出來,她又和小滿一起去了年熙住的青柏院,到時父親正和年熙說著文章,見她來了,二人都顯得很高興。

“女兒剛從母親那兒來,聽說父親在這兒,便來看看。還做了些點心,父親和熙兒若是餓了就用些吧。”

年熙還客氣的先道了謝才開始用,她無事做,就親自泡了壺霍山黃芽,這茶父親最喜歡,用完點心剛好可以喝來解渴。

待父親和年熙用完了點心和茶,她從小滿手上接過備好的跳百索的繩子遞給年熙。

“這是小姑姑送你的,每日要跳滿300個,以後再逐漸增加,彆小瞧跳百索,對身子很有好處的。你雖忙著會試,也要仔細著身子。”

父親也在一旁附和道:“你小姑姑說的不錯,男子漢大丈夫雖不一定要能開十力弓,但有個好身子才能有精力做事業。先前你身體弱,你父親又護得緊,總怕你有個萬一,祖父也不好插手,你小姑姑說的跳百索就不錯,等你身子能好些,再給你請個師傅,學些強身健體的拳法。”

年熙那小子眼睛卻是紅了起來,有些哽咽道:“年熙謝過祖父和小姑姑。”

她知道這孩子雖看起來穩重,心裡卻是個柔軟的,尤其納蘭嫂嫂走後,變得愈發內斂。隻能裝作沒看到他異樣說:“不許偷懶喔,一個月後小姑姑來找你比試,看誰跳的多。”

父親在一旁指著她對年熙道:“你看你這小姑姑,愈發俏皮。”

年熙似也從低落的情緒中走了出來,在一旁嗬嗬笑著,到底還是個半大孩子,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從青柏院出來,她便回了自己的院子,實在是冷的緊,她本身又畏寒,本想去花園裡逛逛的,也隻得作罷。

小滿擔心她跑出去一趟冷著累著,非要她回床上躺著,還往炭盆裡又添了幾塊銀骨炭,她不得已讓小滿打開半扇窗戶,防止中毒。

剛才母親說起長姐又有了身孕,可惜姐夫正在宜興任知縣,要見姐姐一麵也並不容易。那一世,父親隻希望她們姐妹倆都能嫁個端方君子,琴瑟和鳴的過完一生,可她們卻都走在了父親前麵,不知父親該有多傷心。

可這一世她要嫁給彆人嗎?或許真的能遇到她的良人,一生圓滿,可是她會失去和孩子重逢的機會。

其實,她彆無選擇。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