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喝了幾天的藥,隻覺得吃什麼看什麼都是苦的。
四爺在她就老老實實得喝,四爺不在就放涼了用來澆屋裡的花兒,非要補身子的話她更喜歡食補,這一日兩碗湯藥喝下去胃口都被澆沒了。
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下人們都換上了府裡新發的冬衣,院子裡裡外外打掃了幾遍,小滿幾個剪了不少窗花貼在院兒裡各處,更添了幾分過年的喜氣。
因著除夕的時候四爺得去乾清宮參加除夕宴,她和福晉、李氏去德妃娘娘宮裡,算不得一起過,所以就提前在銀安殿擺了家宴。
家宴是福晉安排的,弄得很是熱鬨,連著沒給名分的幾個女子也在邊角上擺了一桌,四爺到時看了一眼便沒再理會。
仔細說來四爺府裡的女人也不算少,他本身就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自然不會在女人上委屈自己。還因著他子嗣少,每回宮中選秀都少不得往他院兒裡指派人,鈕祜祿氏就是德妃娘娘塞來的,也算是平衡了下四爺府裡滿軍旗和漢軍旗女子的比例,現下府裡格格以上位分的隻有嫡福晉烏喇那拉氏和鈕祜祿氏是正宗滿人。
元壽和天申兩位小阿哥被奶娘抱著倒也乖,元壽阿哥已經會對著福晉喊嫡額娘了,口齒清晰看起來是個伶俐的孩子,天申阿哥才一歲出頭,說話還很含糊不清,但兩個小家夥看起來都和福晉較為親近了,也沒有往生母那邊看。也是,二三個月足以讓這麼小的孩子和新的撫養人建立起依賴了。
一場家宴氣氛雖說不上十分熱鬨但也很和諧,等膳用了差不多了,下人們就端上了沏好的茶,是四爺慣愛喝的普洱。
福晉興致很好的跟四爺說起兩位小阿哥和弘暉阿哥的婚事,四爺看起來也很有興致聆聽,時不時還說上幾句關於弘暉阿哥婚事的安排,畢竟是他的長子,自然是費心的很。
時辰已經不早了,兩位小阿哥自然熬不得夜,膳還沒用完福晉就讓人抱下去了。
她平日裡歇的早,慢慢就有了些困倦,偷偷用帕子掩著打了個哈欠,以為無人發現,卻聽福晉道:“年妹妹如此困倦莫不是有好消息了?”
她被這話驚得精神迅速好了起來,她才入府四個月啊。
“她身子太弱,前幾日還請了禦醫來看,得仔細調養著。”還沒等她回話,四爺倒是替她說了。
“爺說的是。”她輕聲附和著四爺的話。
福晉的麵上閃過一絲僵硬,又道:“這府裡數著年妹妹最年輕,恐怕宮裡娘娘也在等著好消息呢。”
“妾身確實還沒有好消息,怕是要讓福晉和娘娘失望了。”除夕當日進宮,拜見完皇太後,就要去德妃娘娘的永和宮裡,女人們在一起最愛聊的就是生孩子的話題,被問起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真是讓人頭痛。
“孩子來是講求緣分的,該來的時候就回來了,年妹妹還年輕著呢,來年估計就會有好消息了。”李氏在一旁道。
“多謝李姐姐寬慰,我也盼著孩子能快點到來。”李氏在四爺麵前似乎很少說話,這回卻是對她有些示好。
她自然比任何人都期盼新的一年,她失去的孩子就要回來了。
晚宴散了後她簡單洗漱完就睡下了,明日還要去宮中,是得養好些精神。
到了除夕當日,早早地她就被值夜的月竹喚醒了,匆匆用了碗奶茶和兩個餑餑就去了主院。
四爺、福晉、她和李氏,以及府裡的阿哥們都要去宮裡,或許是兩位小阿哥年紀還太小,跟著去的隻有弘暉和弘時。
按例,各府女眷們得去拜見皇太後、皇後,因著宮裡沒有皇後,算是省了一道流程。之後還要再去阿哥額娘們的宮裡拜見,她們自然要去德妃娘娘的永和宮。
四爺則要帶著大些的兩個阿哥去參加乾清宮那邊兒的除夕宴,等結束再一起回府。
府裡一共備了三輛馬車,四爺和福晉一輛,她和李氏一輛,弘暉和弘時一輛。見著李氏正叮囑著弘時,她就先上了馬車。
等馬車行駛到了皇極門停下,天兒也見亮了,下邊就得步行過去了。和四爺分開後,福晉帶著她們一同往寧壽宮走去,一路上也遇到了其他府裡的女眷。
她記得皇太後是個看起來挺慈祥的老太太,喜歡人和她說蒙語,滿語也會說些,漢語是完全不會了。這位順治帝的皇後,雖無子無寵,也算晚年康泰,康熙皇帝極為重視孝道,這寧壽宮也是為了讓皇太後頤養天年特意建造的,布局極為寬敞舒適,後來被乾隆看中再次進行擴建,用作自己的養老之所。
宮裡的女人能有這麼個結局已屬不易,傳聞中深受寵愛的董鄂妃一定比她幸福嗎?不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