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宜, 你這像什麼樣子?你年熙哥哥要笑話你了。”瞧著兒子小狗一樣蹭著年熙,四爺頗有些嫌棄道。
“才不會!年熙哥哥最好了!年熙哥哥你這回不走了吧?”
年熙雖有些不適應和人這般親昵,但到底還是高興的, 便回道:“聖上已委派了新的職務,短期內應當是不走了。”
“嗯!那年熙哥哥也給我當師傅吧!好不好?”
年熙無奈的看著眼前的小表弟, 開口道:“方才的二位大人都是有大才之人, 年熙才淺學疏, 不敢為皇子師。”
小家夥大致明白了年熙的意思, 還是不肯放棄:“可我覺得年熙哥哥很厲害呀!阿瑪你是皇帝,說了彆人都要聽的, 你讓年熙哥哥給我當師傅好不好?”
“不好!阿瑪招你年熙哥哥回來是要讓他做大事的, 哪有空閒教你這麼個淘氣包?”年熙跟嵐兒一樣,打出生就有些不足之症, 他把年熙招回來一是真的要用他, 二來也是出於安全考慮, 叫太醫給這孩子悉心調理,確保無虞。
被阿瑪一口回絕的小家夥不高興的垂著頭, 年熙無奈看皇帝逗兒子, 心底卻也有些羨慕。
“彆哼哼了,小豬一樣。”四爺繼續插刀。
“哼!小豬可厲害了,漢武帝小名叫劉彘, 彘就是豬,他可是個很厲害的人!”姐姐剛給他講了,他可是記得很清楚呢。
四爺沒想到自家小子會這麼回自己, 聽起來似乎有些詭辯,可邏輯上也勉強說的過去。
這時蘇培盛躬身進來道:“皇上,午膳已經送來了,可要現在擺上?”
“擺上,福宜回永壽宮去吧,你額娘大概正等著你用膳。”
小家夥本來沒想留這兒,可他最不喜歡被人趕了,阿瑪這麼一說,他偏偏不想走了。
“阿瑪,我想和年熙哥哥一道用午膳。”小家夥見阿瑪不為所動,又補了句:“也想跟阿瑪一起用膳。”
四爺不好再為難自家兒子,便打發了蘇培盛去永壽宮說一聲。
福宜見阿瑪終於應許,心裡更加堅定自己剛才用知識打敗了阿瑪,原來讀書好處這麼多,連和阿瑪理論都可以變得有理有據呢!他以後要更努力。
“年熙,你這一路回來,可有什麼見聞?”
“回聖上的話,臣因病耽擱了回程,但也因此聽到了不少聲音,尤其是聖上元月一日連發十一道諭旨,在各地官府和民間都引起不小轟動。”
“除了轟動,你所遇見的官員態度是如何?”
“大多都在觀望。”
小家夥見阿瑪麵色嚴肅了幾分,便低頭好好用膳,不再言語,他知道年熙哥哥說的是正事,好像是說很多大臣不配合?反正阿瑪看起來有些不高興。
“那他們是如何評價朕?”
“大致有兩種說法:有人說聖上為人嚴苛,企圖聯合地方勢力與朝廷相抗衡。也有人期待皇上能掃除積弊,重整官場風氣。”
四爺摩挲著手上的扳指,語氣肯定道:“前一種才是占主流吧。”
“聖上英明,不少總督、地方官已和當地鄉紳逐漸行成聯合。”
“那依你看朕該如何?今日廉親王幾個的話你也都聽見了,反對朕的不止是地方勢力,還有皇室內部的勢力,他們早在先帝在時就已與地方勾結串聯。”
年熙心知聖上是在考自己,便道:“臣相信聖上心中早已有決斷,既然聖上問起,臣便說說自己的淺見。臣以為開弓沒有回頭箭,更何況這是聖上繼位後頒布的頭等重大政令,決不可朝令夕改,否則今後任何政令都無法推行。既然這些人打算沆瀣一氣,聖上不妨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除此外還可爭取彆的勢力支持。”
四爺極有興趣問道:“除了朕與反對朕的官員們,還有第三方勢力?”
“是,這股勢力就是民,甚至包括所謂的賤民。”
四爺有些意外,但也不得不讚同。
半晌才聽四爺歎道:“民,這確實是一股大勢力,甚至是比皇帝更大的勢力。曆朝曆代,但凡這些民勢力高漲,就到了王朝覆滅的時候。”
年熙自然懂得皇帝話中的意思,起身跪下道:“臣失言,還請——”
“起來,朕就需要敢言之人。彆的君王害怕自己的百姓,可朕不怕,朕整頓吏治為的就是少叫他們魚肉百姓,民眾和朕該是天然的盟友。”
年熙心中安定,道:“聖上英明。”
“年熙,你是個好樣的,朕既是皇帝也是你的姑丈,你不比太過約束,還像當年在王府時一樣。”
年熙也從善如流道:“謝聖上抬愛。”
“還記得你姑姑嫁來那一日,還是你送的親,那時你才十四歲吧,可早已經是舉人了,當真是個霞姿月韻的少年人。”他當時還想有這麼出色的侄兒,這年家小姐該是何等風采?等相見的那一刻,女孩比他以為的還要美好。
“聖上居然還記得,一晃快要十年了。”可他還能記起跟小姑姑在年家的日子,那時她還是個麗質天成的少女,現如今都快有第四個孩子了,可真好。
“福宜,去看看你額娘可醒著,就說年熙回來了。”
“好!福宜這就去告訴額娘!”額娘一定會很高興的!
永壽宮裡,年玉嵐正打算叫人把福宜找回來,這小子一早就去了待到現在都沒回來,實在是夠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