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小白也覺得自己的眼睛濕濕的,他想要笑一笑,唱歌把自己唱哭了這是怎麼回事啊。
但是他又笑不出來。
他緩慢地唱出了最後一句歌詞:
“原諒我未還……”
“未還……未還……”男女聲部重複。
然後穀小白又重複了一遍,這一遍是上一句的下行模進,語調更加幽遠哀婉。
“原諒我未還……”
男女聲部不斷重複著:“原諒……原諒……未還……未還……”
《東山謠》的這三段歌詞,每一段都有一個小題目。
第一段叫《危亡》,第二段叫《勸學》,最後一段,則叫《未還》。
第一段家仇國恨慷慨激昂,第二段勸人好學情真豁達,但第三段,在曆史上許多時間,都有許多的爭議。
不止一次,有人要求刪掉第三段歌詞。
說第三段講的是小情小愛,這不是靡靡之音嗎?
但正如每一次提議換校歌一樣,都被否決了。
曾經在某個年代,這段歌詞被臨時去掉了,但在三十年前,就又重新被加了回來。
但正是這一段,是最打動人的。
家仇國恨之下,勇擔重任,慷慨赴死的少年同學,終究沒有回來。
佇立在湖邊的少女啊,那個我還沒牽過手的心上人啊,她是否還在那裡佇立著?
她是否後悔過,她又是否驕傲過?
她又是否原諒了我?
可即便是這樣,我們依然會慷慨赴死,依然會勇挑重擔。
因為,我們是東原人啊!
因為,這就是流淌在我們東原大學人血液裡的東西啊!
食堂裡的同學們,還有老教授們,甚至食堂打飯的大師傅們,都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進來,不斷地重複著最後一句:“原諒我未還……原諒我未還……”
每個人的臉上都亮晶晶的。
許久之後,歌聲才停下來,大家都安靜地坐著,看著穀小白,吸著鼻子。
“我要好好學習!”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句,“我再也不玩遊戲了!什麼農藥什麼吃雞,刪掉,刪掉!”
“轟……”食堂裡哄然大笑。
大家含著淚,笑著,哭著,又笑著。
“我要去找我喜歡的姑娘表白,我不想到死都沒牽過她的手!”又有人大喊。
“哈哈哈哈哈……”大家這次真笑了起來。
“吃飯吃飯!吃完飯去上課,好好學習!”
“對,吃飯,我要多吃一碗!”
“哈哈哈哈……”
“小白,來吃飯,來,坐我們這邊!”
大家爭著搶著,要讓穀小白坐在自己身邊吃飯。
食堂裡又充滿了歡聲笑語。
食堂門口,陳老教授抹著眼淚,道:“多好的孩子們啊,多好啊,為了他們,我們做什麼都值了,值了啊!”
“是啊,都是好孩子,好孩子。”吳校長也點頭。
“誰知道剛才唱歌的那個孩子,叫什麼名字?”陳老教授問道,“唱的真好啊……”
說到穀小白,胡春軍終於接上話了,他悄悄抹了抹眼角,擦去從不輕彈的淚水,整了整情緒,道:“唱歌的孩子是穀小白,據說是大一學生,這兩天我們食堂大師傅都在討論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