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珊紅著眼圈抬頭望向外祖母,完全沒有在顧家怨懟同父姐妹們的銳利,楚楚可憐,哀婉柔弱。
老夫人娘家姓王,慈眉善目,頗為令人親近。
孫女和外孫女都愛圍著她。
從她臉龐上依稀可見年輕時是一位美人,她生養的兩個女兒都隨了她的好相貌,尤其是小女兒不僅是個美人胚子,才學更是頂尖。
當時先帝還在位,才女地位遠沒今日高,更多人還是選擇才貌雙全的女子為妻。
可惜王氏的小女兒竟是隻能嫁給顧家頂頂有名的紈絝顧湛!
不僅女兒婚後不得開心,便是對小女兒期望很深的王氏都難受得緊,時常替女兒惋惜。
小女兒病逝後,王氏更為疼惜親爹不著調,又有繼母的外孫女,時常打發人去顧家接顧珊。
王氏卻不敢留顧珊住太長時日,畢竟顧家那位……顧老夫人一直就是王氏的心結,年輕時,她就沒贏過,等生了兒女,她也沒贏過。
雖然她嫁得是英國公,丈夫爵位比她更高,而且丈夫爵位是世襲的,可是不是爵位高,就一定比旁人過得好。
英國公府隻是外表光鮮而已,傳到丈夫這一代早已隻剩下空殼子了。
當初隆慶帝登基,王氏夜不能寐,生怕錦衣衛衝進來抄家奪爵。
英國公當時站錯了隊,好在有貴人相助,勉強熬過隆慶帝的清算,不過他們也把不多的一點體麵都耗儘了。
這也導致英國公一脈在朝廷中樞在沒立錐之地,甚至比不上已沒有爵位的顧家!
顧老夫人的四子顧湛雖是不爭氣,可架不住長子出息啊。
有幾人能入閣的機會?
顧清的機會據說比較大。
顧家沒準會重新承襲祖上的爵位,王氏更不敢輕易得罪顧家,對顧珊也越發的慈愛,甚至比對自己的親孫女還要好上幾分。
有顧珊在,對顧家就是個牽製,就可以打聽到更多的消息。
顧珊求助的目光令英國公府老夫人動容,眸子微沉,卻是沒有立刻應承下來。
“我娘去得早,身後無人供奉,我即便對她有孝心,準備祭品,在顧家祭祖時,我也是入不了祠堂的。父親的心思都在玩樂女色上頭,早把我娘拋到腦後。如今繼母當家,他們更是很少提起我娘。”
淚珠似斷了線簇簇滾落,顧珊哽咽道:“我遲早都有嫁人的一日,我怕……怕出閣後,他們徹底忘了我娘,抹去我娘的痕跡,更怕我娘在那邊受不到香火供奉。”
王氏同樣抹眼角,她們生兒育女,指望兒子不就是怕死後受不到香火?
“你祖母沒有提過,記名嫡子的事……我也不好開口。”
“當初三弟不是為我娘才出生的?”
顧珊眸子閃了閃,“若沒有我娘點頭,祖母怎會停了李姨娘的藥?我娘若是還在,三弟早就是記名嫡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