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沒再做過重活兒,隻是剛剛把土刨開,李氏雙手已被磨出水泡。
自從抬進顧家後,李氏早些年耕種在手上留下的繭子早就不見了。
李勇四處淘換保養肌膚的方子,他先拱衛四皇子,而後更是成為帝王的禦前侍衛。
他接觸的人都是權貴重臣,命婦們誰還沒幾個保養的方子?
他尋來方子都給姐姐李氏送過去,有好吃的補品也都悄悄送去。
曾經李氏私下裡告訴李勇,務必給弟妹留一份。
李氏到底隻是李勇的姐姐,妻子和兒女才是李勇最親近的人。
李氏甚至同李勇說過,在瑾哥兒和李勇同時掉在河裡後,她隻會去救瑾哥兒,而後再去救李勇。
她也希望李勇如她的選擇,先救妻兒。
結果李勇憨厚的告訴李氏,他會水,根本不用李氏救,順便他還能抓住瑾哥兒一起爬上來。
從未失算過李氏第一次被兄弟弄得哭笑不得。
李勇卻把這道難題記在心裡,不僅李勇會水,李勇的兩個兒子也都會水。
李勇教導兒子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姑姑很厲害,是他的大恩人。
兒子可以不聽他的話,不孝順他,卻不能違背姑姑李氏。
為此事李勇的媳婦沒少反酸,不過她對自己這個大姑子也是敬畏多過埋怨的。
她也隻是痛快痛快嘴罷了,一旦有事,第一時間也是去問大姑子的意見。
兩個兒子同姑姑李氏關係也是十分親近。
李勇媳婦唯一反對過的事便是顧瑤……她不希望長子娶當初任性張揚的顧瑤。
李氏抹去額頭的汗,繼續輪著鐵鍬,其實她從未想過把瑤瑤嫁給外甥的。
畢竟瑤瑤的心氣太高,而李家外甥太像弟弟李勇,不說旁的,性情上兩邊就就不相和,勉強成親,不僅瑤瑤會受苦,外甥也會痛苦一輩子。
李氏疼瑤瑤,也心疼外甥,自然不會做亂點鴛鴦譜的事。
女孩子愛慕富貴,期望嫁給王孫公子並不算錯。
瑤瑤愛慕富貴同她挺像的。
李氏東想西想以此來降低疲勞,此時瑤瑤怕是同陸錚花前月下,顧四爺一個人在寺廟裡東遊西逛。
四爺一準隻趾高氣昂的驕縱樣兒,聽著寺廟中老和尚阿諛奉承。
李氏更有乾勁兒了。
耗費一個多時辰,李氏讓隨從躡手躡腳抬起棺槨。
她擦拭額頭的汗水,再次拜倒在顧老侯爺墳墓之前,磕頭道:“請原諒兒媳驚擾之罪,保佑兒媳此行順力,還四爺一個清白。”
做戲就要做全。
李氏帶出來的侍衛隨從大多是世仆,顧清和顧老夫人才是他們名正言順的主子。
顧老夫人雖然不在,盯著李氏的人卻是不少。
她的一舉一動根本瞞不過顧老夫人。
三拜九叩後,李氏命人抬起棺槨向汝陽郡王府進發。
李氏抿了抿被汗水打濕的發鬢,沒有再乘坐馬車,扶著棺槨緩緩前行。
她出京城時,沒幾個知曉。
然而她再邁進城門,幾乎半個京城都轟動了。
顧四爺發妻詐死再嫁汝陽王的消息已經擴散開去。
不是沒人懷疑消息的真實性。
畢竟汝陽王怎會看上一個拋夫棄女的女人?
隨著汝陽郡王妃被貶為賤妾,汝陽郡王世子換人做,英國公被多爵,錦衣衛已經把他們一家趕出英國公府。
一切都證明傳言是真實可信的。
女子們把她看做**,男人們卻紛紛猜測她得多漂亮,讓汝陽郡王做下這等勾引有夫之婦的醜事?
李氏扶著棺槨出現後,自然而然引爆整座京城。
不多時,在李氏身後,慢慢跟上了一群看熱鬨的男男女女。
京城勳貴命婦們不至於直接尾隨,卻也各自派了小廝去打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