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設置在前朝,本朝太祖不耐煩隻做表麵文章,有登聞鼓的前朝末年宦官奸佞,你方唱罷,我登場,鬨得不亦樂乎。
百姓淒苦不堪,登聞鼓也沒起到任何效用,任由風吹雨淋,鼓麵斑駁。
在太祖下旨取締登聞鼓時,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太祖本打算一意孤行取締的,恰好一孝女為洗清父親冤枉敲響登聞鼓。
當日這案子轟動京城,牽連無數的官員,開國勳貴爵位都沒捂熱乎,就被太祖擼掉好幾個。
太祖後來感歎登聞鼓的存在,一是為蒙冤的百姓留有最後一條求生之路。
二同樣也給朝廷百官留有警示。
因此太祖沒有再取締登聞鼓,反而把大鼓設立在午門前,朝臣每日上朝下朝都能看到樹立的大鼓。
當然怕百姓一點點不滿都去敲鼓,沒個敲鼓鳴冤的人都要承受廷杖的考驗。
本來還有滾針板什麼的,太祖說滾過砧板性命都沒了,怎麼鳴冤?
廷杖已經足夠讓人望而卻步了。
因此百官寧可去跪宮門,也不去碰登聞鼓,當然其中原因也有官員的驕傲。
他們鳴冤可不用登聞鼓,隻有平民百姓才會敲響大鼓。
開國至今,這是登聞鼓第二次被敲響。
一旦登聞鼓響,上至帝王,下至百官勳貴必須得趕往金鑾殿,傾聽敲鼓的人冤屈。
隆慶帝本來正興致盎然同年輕的寵妃下棋,在後宮享受美人的侍奉。
結果登聞鼓響,他捏著手中的棋子砸落在棋盤上,寵妃嚇了一跳,“怎麼回事?”
隆慶帝望著午門方向,眸子頗為複雜,太平盛世,他一直以為自己治下是太平盛世來著!
“陛下。”
寵妃隻見隆慶帝麵容冷峻,一抬手掀翻了棋盤,棋子滾落沒入長毛地毯中。
“換朝服。”隆慶帝勾起嘴角,“讓內閣去看看是誰敲響登聞鼓。”
太監總管連忙捧著九龍朝服上前,宮女太監圍著隆慶帝忙碌,或跪,或站為帝王更換朝服。
“朕估摸著不會是在宮門口請命朕徹查科舉舞弊的考生,他們沒這膽子敲響登聞鼓。”
隆慶帝張開雙臂,讓人更衣,同時腦子飛快轉動,是哪處又有冤案?還是有餘孽作亂?
被逼著敲響登聞鼓想必是頂頂重要的大事。
隆慶帝換好朝服後,沒再理會驚慌恐懼的寵妃,快步向外走。
這個女人……他記不住麵容的女子運氣不好。
“把她牌子撤掉。”
“是,陛下。”
太監總管微微低頭,扶著隆慶帝登上禦輦,心頭感歎世事無常,又一位妙齡女子枯老深宮了。
除非她能讓隆慶帝想起自己。
可惜……咱們帝王就是記不住人的相貌呢。
禦輦還沒到金鑾殿,何大人提著官服,小跑過去。
“陛下。”
“嗯。”
隆慶帝腳下用力,扛著禦輦前行的人站著不再動彈,隨扈的太監宮女紛紛低頭。
何大人雖然身形微胖,依然靈活穿過隨扈,跑到跟前,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氣息,“回陛下,臣已經查清楚了,是顧瑾敲響了登聞鼓。”
刷,端坐禦輦中的隆慶帝撩起簾子,“你說是誰?”
何大人暗道一聲,果然,陛下還記得顧瑾。
“永樂侯長子,顧瑾。”
“他湊什麼熱鬨?!”
隆慶帝從口中崩出這幾個字,虧他還擔心江山出了大問題,又有大開殺戒了,又會有一堆的麻煩事。
所以他根本無需太費心麼?
何大人道:“說是為永樂侯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