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帝的目光有幾分費解,好似見到世上最難以理解複雜的狀況。
百官們神色各異,有迷茫的,有幻聽的,也有大有深意的。
何大人一激動又揪掉了幾根胡須,遲早有一日,他的胡須會被自己因為顧四爺而揪沒了。
倘若不是他實在是很了解顧四爺,此時也會有顧四爺是扮豬吃老虎的錯覺吧。
沒錯,的確是錯覺。
顧四爺就是個運氣逆天的紈絝!
陸錚嘴角微揚,隻要隆慶帝不再看顧瑤就行,此時他有了覺悟,永遠無需擔心顧四爺會在皇上麵前闖禍!
他方才的操心都是多餘的!
顧清回頭望著侃侃而談的幼弟,他是不是耽擱了一個俊傑?
他有罪啊。
就不該順著幼弟不肯讀書!
朝廷上總會有看永樂侯不順眼的臣子,尤其是那些曾經罵過顧四爺紈絝廢物的文臣,以及見過顧四爺拙劣騎射的武將。
嚴格算起來,顧四爺被朝臣嫉恨著。
憑啥什麼都不做的顧四爺能成為皇上的寵臣之一?
還是永樂侯!
他們累死累活,苦心鑽營,隆慶帝不曾多看他們一眼。
朝臣序列中禦史率先耿直的發話:“你隻是個戴罪之身,自身的案子還沒了解,沒資格妄議登聞鼓,你怕是連等登聞鼓鳴冤的深意都搞不明白。”
顧四爺的建議並非不可行,但是卻會給官員增加很多麻煩,如同給他們頭上上了一個枷鎖,不敢在輕易欺辱愚弄百姓。
“這位耍嘴皮子的禦史說誰不學無術呢?”
顧四爺直接怨回去,“爺是不如你讀得書多,但爺知曉一句話,國之興亡,匹夫有責!”
“爺縱然是戴罪之身,心裡也惦記著陛下,惦記著帝國百姓,到不平有人踩,你們都看不到鳴冤的人被打得沒了半條命,爺心疼傻袍子兒子不成?”
“以子心憐鳴冤者,爺又有什麼錯?”
禦史:“……”
耍嘴皮子都沒耍過顧四爺,禦史滿臉通紅。
“你們都是讀聖賢書的,開口治國安民,眼裡都是大事,爺隻讀了幾年書,聖人教誨也弄不太明白,但是始終著眼於實際,力所能及向陛下建議!”
顧四爺義正言辭,冷峻的麵容一派豁然正氣,錚錚鐵骨。
令百官忌憚。
從來顧四爺正經不過兩刻鐘,轉向隆慶帝,“陛下,他們瞧不起臣,瞧不起您親封的侯爺,連臣向為陛下效力的機會都被說成是多管閒事!“
“還說臣是戴罪之身!他們想誣陷臣,要臣的命。”
百官勳貴,我們沒有,我們沒做過,顧四爺你冤枉我們。
顧四爺哽咽著向前快速爬行,手腳並用,爬得老快了。
顧清捂住了臉龐。
停在禦階之下,顧四爺尋思著爬上去抱大腿有點過分了,不過這也是離著隆慶帝最近的地方。
“臣這幾日在錦衣衛大牢不曾虛度,仔細認真回憶過鄉試的經過,也反省過,甚至詢問精通律法的刑部侍郎。”
“刑部侍郎左大人開始不理會臣,不過臣是誰啊,他不理臣就沒辦法了?”
“後來他說,臣這種狀況吧,按照本朝律法最嚴重就是取消功名,不得再參加科舉。畢竟臣沒販賣考題,二沒誣陷考官,他們隻說臣在考場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