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娛樂圈的女藝人撕資源嗎?圍觀。】
【不是的樓上,撕資源確實是撕得厲害,但是,這種實名舉報的,應該是花錦特產。】
【我暈,到底是誰搶誰角色?】
【不是說花錦沒有檔期,嚴思玲是救火隊的嗎?】
【我想說這是蹭熱度,但好像又有點太認真了。】
【胡說八道什麼,我們家需要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搶角色?】
【花錦糊咖蹭熱度。】
【也不看看,我們家40上一部劇播放量三百億,花錦呢?花錦有什麼作品,說我家40和她搶?】
【對,播放量那麼高,導演選我們家40很正常吧。用得著不正當競爭手段?笑死人。】
【三百億……您自己不覺得離譜嗎?】
【華國十來億人口,每個人都把您家的劇循環個三十遍唄。】
【不就是三百億,我們家的《老藝人》播放量也不低。】
【哈哈哈哈不是吧不是吧,老藝人才多少播放量,我們家可是三百億!】
【明裡暗裡說我們家流量虛假,就是眼紅吧。】
【不就是刷播放量嗎,這玩意兒不是有手就行?嘚瑟什麼?】
【朋友們,我們給美錦老藝人刷起來!我就不信了。】
在兩邊粉絲爭執起來的時候,花錦默默發了一個鏈接。
【花錦:不建議刷播放量。如果非要刷,這邊請。至少,你能得到快樂。//@謝筱雯:東熊視頻-天城·24集電視連續劇·都市懸疑。】
【好的寶貝,我來找快樂來了。】
【等等,我沒看錯吧。是謝筱雯的劇!!】
【天城我看過了,早就想二刷了。】
【三刷】
【才發現這個劇的播放量竟然才18億。】
【雖然這麼高的數字已經很誇張了,但是和300億比起來,也還可以。】
【現在的播放量,是不是太水了點?】
【……】
【花錦:關於流量欺詐。根據數據監測公司秒針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虛假流量占比為30.2%,華國品牌廣告市場因異常流量造成的損失約為260億人民幣
流量改變了什麼?
……
流量主導視聽行業的基本創作。
以《素銀盔》換角事件為例,從演員謝筱雯換到流量藝人花錦,是劇方被流量所裹挾做出的決定,再從花錦換到“三百億”播放量的嚴思玲,無非是將“流量至上”的概念貫徹得更為徹底。
觀眾原本應該能得到一名真正演員主演的,演員原聲電視劇。但在流量裹挾下,主演變成了必須配音才能聽清她在說什麼的嚴思玲。極大可能,好劇將會變成爛劇。
觀眾得到了爛劇,不會為此劇消費。
然後製作方花著比原本更多的資金製作,必然是要收回成本,且打算大賺一筆。
但大眾不為爛劇買單,那最終,是誰買單?
是冤大頭粉絲。
……
關於虛假流量?
網劇的播放量為何如此之高?因為平台投放廣告,播放量會是收取廣告費的參考指標之一,播放量越高,廣告費越高。但實際上的播放量並不如看上去那麼高,所以廣告商極大可能變成冤大頭。
同理,如果粉絲量其實沒那麼多,那這些流量將難以變現。流量將變成虛假流量,製作方就變成冤大頭。
有的人表麵上有兩千萬粉絲,實際上卻被二十萬的書粉壓製得起不來,真實流量到底有多少?甚至能不能賺錢,都有待商榷。流量詐騙猛如虎@迪瑜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小心成為260億分之一。】
迪瑜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這部劇背後的投資公司。
花錦寫了一篇長微博,落腳點在於分析虛假流量的形成和其造成的危害。
【吃瓜總結:花錦搶了謝筱雯的角色,嚴思玲搶了花錦的角色。總結:都不是啥好人。】
【真沒想到……所以根本不存在救火。】
【左一個冤大頭,右一冤大頭,我好氣啊。】
【美錦原本是被雪藏了的,現在能去搶彆人角色,和在座的各位都脫不了乾係。建議反省。】
【寫出了我的疑惑,我早就在想,為什麼播放量居然上億,這不科學!】
【都是錢!】
【臥槽,18年,那就是三四年前的數據了,那麼早就因為虛假流量損失了260億?真可怕。】
【說起來,300億為什麼打不過20萬。我也覺得很疑惑。】
【還有什麼原因,虛假流量唄。跟注水豬肉似的,水得一筆。】
【為了提高自家的播放量,提高簽約費,就拚命去刷播放量,一個人開五十個號。你看,效果這不就出來了,角色是搶到了。】
【數據組前排報喜!天城播放量過刷百億啦!】
@華國演出行業協會:會如實調查,並公布結果。//@花錦:本人花錦,實名舉報藝人嚴思玲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搶走原本和我簽訂了意向合同的角色,《素銀盔》女主於僮一角。//@華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