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掩沒在沙下的圖景(2 / 2)

放開那個女巫 二目 4478 字 9個月前

將石碑當做資源開采的話,儲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如今曳光彈的定型工作已全部完成,有了該消息,大規模生產便等於有了保障。

何況這種奇特的壓電矽化物用途必然不止一種,光他現在能想到的,就有壓力表、打火機、石英鐘等等……

還有祭典魔方的仿製——儘管勘探結果表明,放射族遺物的數量要遠少於火柴人,但湊出一堆魔方來問題不大,譬如這次送回的樣品,就差不多能滿足賽琳的研究需求了。

可隱藏在報告下的內容,卻讓人不寒而栗。

僅僅在大慶港附近,就發現了這麼多“石碑”,那整個無儘海角下麵又會有多少石碑存在?如果把它們看成是矽基生物的遺體,數量越大則意味著那場滅族之戰越慘烈。

而且三處塌落口土層結構幾乎一致,說明它們應該是同一個時期形成的。

一個難以置信的圖景漸漸在羅蘭腦海中形成。

或許極南境的沙化並不是缺水導致的,銀川也不是一開始就是一條地下暗河,那裡曾鬱鬱蔥蔥,跟大陸其他地方沒什麼區彆。

直至戰火延續到這裡。

數量驚人的火柴人被放射族殺死,屍體一路鋪開,蓋滿了整個大地。這點可以從詛咒神廟的壁畫中得到印證,放射族最終奪取了神明遺物,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關鍵在於神意之戰結束後。

矽基生命的屍體不會像碳基那樣快速腐壞,化為泥土的養分,從而回歸到生物圈的循環當中。一層又一層的軀殼堆疊在草地上,厚度或許比數層樓還要高。河道被堵塞,樹林被壓倒,大部分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間,隻有藤蔓能順著縫隙爬上,吸收那寶貴的陽光。

極南境的生態被毀於一旦。

但大自然始終充滿了包容。

不管是有機還是無機,都終將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數百年後,最上層的軀殼逐漸風化,成為沙子,然後一層層散落下來。它們隨風而動,直到填滿所有孔洞。在這一過程中,夾縫中生長的藤蔓相續死去,唯有大範圍沒被火柴人壓住的空地,才會有植物存活下來——數量眾多的它們抵擋住了風沙的侵蝕,並將砂礫重新變為泥土。

又是數百、甚至上千年的演化。

上層無數具屍體一點點堆積成了沙漠,它們將下層屍體與海風隔絕開來,生生將原本的海岸線堆高了十餘米。而沙丘的流動效應使得下方受到的壓力始終處於變化狀態,石碑發光、熄滅、發光、熄滅,這種極為漫長的交替無法保證植物的多樣性,但卻讓一些生長周期漫長的草類存活下來。至於那些空地則成為了銀川綠洲,並養育了莫金沙民。

換句話說,現在的鐵砂城和大慶港,都是建立在風化的屍體之上……

這副圖景讓羅蘭打了個寒顫。

他甚至希望是自己猜錯了方向。

如果神意之戰真的沒有儘頭,那這個世界上該會有多少犧牲品?

在大地之下,在海洋深處……

恐怕已找不到一處沒被鮮血浸染過的領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