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炬行動中第一軍擁有一支裝甲部隊,哪怕是最簡陋的步戰車,都能令魔鬼的反伏擊陷阱落空。
完成定型的首代活塞機雖然存在大量可靠性問題,但對於戰爭來說,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有和沒有才是頭等問題。
羅蘭不是不知道這一點,而是無冬城的生產能力已經到了極限。
不管是鋼產量,還是各個工廠的產能。
一次決戰基本耗光了積攢下來的九成炮彈。
一條橫貫平原的鐵路則將鋼鐵儲備用得七七八八。
愛葛莎的冷卻分離法漸漸根不上化工廠製酸所需。
單兵榴彈的生產線更是占用了一部分本就捉襟見肘的炸藥產出。
可以說無冬城在許多方向上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擴大生產規模需要人。
增加新的生產項目需要人。
把想法和圖紙變成現實,更是要多個部門與大量人手來協作完成。
無冬城的人口仍在穩定增長中,目前已越過二十萬大關,對比其他城市,這已是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若再過個十來年,這裡必然將成為整個大陸的核心,人口突破百萬不成問題。
若沒有北伐戰中那場出乎意料的轉折,他大概也能接受這一結果,但事實是魔鬼的舉動背離了所有人的預測,儘管原因尚不明確,卻令羅蘭感到了一絲不安——哪怕敵人聚集起大軍,在塔其拉和第一軍殺得難解難分,造成士兵傷亡過半,花費大半年時間才奪下城市,也比現在這樣更讓人安心。
長期作戰本就是寫在計劃中的一項預案。
可魔鬼並沒有那樣做。
戰略意圖的背離就意味著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形勢發生了變化,這種未知帶來的不安使得他無法再滿足於現有的增長速度。加上軍隊的回歸,使得他決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來縮短這一進程。
“陛下,這一直是行政廳的重點工作,”巴羅夫起身回道,“根據統計數據,外來人口的流入不僅沒有停止,趨勢還在穩步上漲,預計五年後就能實現翻番——”
“我等不了五年了,”羅蘭打斷了他的話,“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在今年內就達成、甚至超過這個目標。”
眾人不禁吸了口涼氣。
“一年二十萬人?陛下,這恐怕難以實現……”總管遲疑道,“要達到您說的流入趨勢,除非發生動亂或饑荒,才有可能出現如此規模的遷移。”
“你說的是自然情況下的變遷,而我說的是行政命令——若是實施強製措施的話,這並不是一個多難達到的目標。簡單概括起來,這個長期計劃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羅蘭伸出三根手指,依次說道。
“——對等遷移、跨境征召、以及鼓勵生育。這就是你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