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依稀記得,曆史上曾有過對戰雙方用地下監聽的方式來提防彼此挖掘地道、突襲陣地,其原理就跟聽診器一樣,借助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衰減比空氣傳播要少的特點,能更清晰地捕捉到對手挖掘時的動靜。
不過此法僅限於陣地附近正在開挖的地道,像塔其拉這種早早就布置好的陷阱,單靠聽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他考慮再三,才想到一個可行的方法——釺探。
這是一個被廣泛應用於土木行業的探測法,作為理工雙狗之一,他也常聽土木院的室友提及過。簡單來說,就是將一根鋼筋豎直砸進地下,並根據每一錘砸入的距離,來判斷土層的軟硬。測試點一般以間隔數米的梅花樁分布,隻要配備一台探機,幾個人就能完成大麵積的檢查。當鋼筋下沉數據突然增大時,下方則極有可能存在空洞。
聽與探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基本可以在不借助女巫能力的情況下,確保偵測到來自地下的威脅。
至於空中敵情的偵查,想要擺脫對閃電和麥茜的依賴,唯有發展空軍這一條路可走。
而這一部分何時能補上,則得看提莉的了。
另外,報告裡還有不少諸如“過於依靠陣地”、“缺乏快速支援能力”之類的結論,讓羅蘭在感歎參謀部水平提升之快的同時,也頗有些無奈——他不是不清楚這些問題,但受限於無冬城的人口數量,他很難在短時間補齊以上短板。
最後,在眾多報告中,有一項意見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份來自軍隊基層的報告,提交者為後勤軍官。報告上稱,在高強度戰鬥下,馬克一型機槍的表現不太穩定,決戰後有不少機槍班組的士兵抱怨,他們更換槍管的時間比開槍時間還多,這也對後勤造成了不小的負擔。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工程部能夠對其進行改進。
這亦是反饋機製建立後,羅蘭第一次收到的來自前線士兵的直接感受——作為武器的親身使用者,他們才是最清楚武器優劣的一撥人。
實際上,早在塔一號站點遇襲時,他就注意到報廢的槍管有一個異常增長,不過由於這些部件都能回爐重鑄,他當時也沒太放在心上。現在想來,應該是射手缺乏經驗和敵人壓力陡增的緣故。夜戰時士兵精神更加緊張,加上難以確認戰果,幾乎按住扳機就不會放開。而風冷槍管本身在持久力上就不如水冷槍管,之前的戰鬥強度基本還能應付,如今射擊時間一長,散熱就有些跟不上了。
這也令羅蘭生出了一絲警醒,他一開始采用導氣複進、氣冷槍管的理由純粹是想一槍多用,如果按照馬克沁來設計,則不符合“通用”的思路,然而實際效果卻不如他預期的那般理想。雖說曳光彈的投產與夜戰經驗的增加能緩解這一情況,但敵人投入到西線的兵力也不過是一小撮而已。如果真到了主力決戰,魔鬼漫山遍野湧來的地步,重機槍啞火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還好這份報告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解決方法就是將兩者分離開來,專門用於壓製敵人的重機槍換裝更長、且帶有散熱片的槍管,並不再考慮多用途問題。而既能手持衝鋒、又適用於載具的通用型機槍,則以馬克一型為基礎重新進行輕量化設計,使其能夠滿足今後戰爭的需求。,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