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采用了經典的平頭駕駛室、發動機前置、前單後雙六輪布局,除了腦袋略長外(為了塞下偌大的水箱),外形和後世的卡車幾乎沒有多大區彆。自重約為十噸,設計載重量六噸,在平坦的水泥路麵上可以保持四十公裡每小時的穩定速度,連續開上三百公裡。
在必要時刻,駕駛者還可以為其灌注雨水、井水、甚至是尿水來提高裡程——當然,即使毫無補給,它也足夠在城市與河道之間往返了。
和裝甲列車不同,每一輛卡車至少需要兩名司機,換句話說,哪怕無冬能夠立刻造出大量的卡車,司機也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好在如今樣車已經有了,接下來隻要建立駕校,快速培養出一批合格人員就行——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交通法規,隻要能把車子開動起來,其他一切都好說。
最後則是鉛酸蓄電池。
它雖然不大起眼,技術含量也比前麵幾大項目要低得多,但用處卻一點兒也不小。
比如在卡車上,它為車輛大燈和尾燈提供了電源——這亦是駝峰號上唯一的電氣設備。而有了燈,卡車的行駛時間便從白天瞬間擴展到了整個晝夜,效率幾乎提高了一倍。
還有用在雙翼機的啟動上,可以省去地勤人員不少功夫,更關鍵的是,倘若發動機空中熄火,飛行員可以直接嘗試再次啟動,變相提高了安全性。
總之依靠著大量遷移民的入住,無冬城的工業能力再次突破瓶頸,進入了一個飛速上升時期。
不過羅蘭亦清楚,這樣的增幅並不全是因為人口的緣故——如果依舊是手工作坊式生產,彆說幾個月了,就算幾年也不一定能把一竅不通的外行人培養成一名合格的工人。而在這裡,那些有經驗的老工人隻怕你不學,不怕你學不會,因為升職和加薪跟手下的學徒有著莫大的關係,他們永遠是一副如饑似渴的模樣,把所有東西都傾囊相授。
普通人僅需一兩周的手把手教導,就能明白機床的基本操作,就算新入行者一個字都不認識,照著步驟模仿也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來。
適用生產力的新製度、普及教育的推廣,以及對創造與研發的重視,城市的工業化進程今後隻會越來越快。
不過他得到的也不全是好消息。
根據鐵斧的報告,第一軍在前線所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憑借著擴散開來的紅霧,魔鬼已經能觸及到籠山區域,甚至有人稱,在晨曦境內見到了恐獸的身影。
在沃土平原時,羅蘭就認識過敵人奔襲千裡的戰術,雖說能調動的兵力不多,但哪怕隻有少數狂魔,也能夠對後方造成相當大的破壞。
而現在那些零散的恐獸,則很可能是為突襲打探路線的哨兵。
第一軍想要反製這點,就必須擁有與之等同的機動能力。
他輕歎了口氣,或許是時候調遣女巫聯盟和空騎士軍團前往前線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