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鋼鐵之星”(2 / 2)

放開那個女巫 二目 3272 字 9個月前

羅蘭打算新建一批爐窯,和老高爐、老豎爐一起,隻負責初次冶煉,不在乎成品質量,隻要能把礦石融化,變成方方正正的鐵錠就行。然後再將這些鐵錠統統放入新熔爐裡進行二次精煉,成型的鋼水通過閘門流入地勢更低的模板中,直接形成可供加工的材料——之後蒸汽機廠也會轉為鋼材生產,必然能給小鎮帶來更強勁的動力來源。

羅蘭將新熔爐稱為“鋼鐵之星”。

一旦安娜製造完工,鋼鐵之星投入正式生產後,小鎮的鋼鐵產量能提高十倍不止。

可以說,新的大生產計劃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另外,新式輕武器的研製工作也有了結論。

羅蘭發現自己最初的構想並不妥當,他參照後世導氣式自動步槍的原理,自己設計了幾把原型武器——簡單來說,自動武器就是利用子彈發射時的一部分高壓燃氣,來完成退殼、上膛動作,從而實現再裝填這一過程。

這項工作持續了約半個月,說不上有多困難,隻是需要反複測試每一個部件能否正常運作。他用不著記憶某一把步槍的具體結構,隻要知道它的運作方式,多試幾次總能拚湊出一把堪用的武器。

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拚出來的原型武器傻大黑粗也就罷了,其零部件多達近百個,每個都是安娜親手加工而成,特彆是彈簧、擊針、導氣活塞之類的小玩意,以現在的機床水平還難以量產。若想把士兵手中的轉輪步槍全部換裝成自動武器,不光對安娜的負擔極大,那些已經投入生產的槍械加工設備也會造成浪費。

另外,所有士兵都裝備自動武器的話,其彈藥消耗量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羅蘭一開始並沒有太在意這個,覺得可以通過增加生產人數來解決,不過他很快發現,一旦新武器形成規模後,能夠輕易吞掉製酸廠的全部產出。

至於試射時經常出現的卡殼、擊發失敗等小問題,反倒不重要了。

反複權衡下,他最終還是打消了大規模換裝自動武器的構想,不過提高軍隊火力輸出是迫在眉睫的需求,他將目光放在了另一種連發武器上。

那就是重機槍。

二十到五十人分配一挺重機槍,這樣一來武器的數量也大幅降低,最棘手的兩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它同樣可以采用導氣方式進行自動裝填,結構和試製的原型武器相似,拿來改改就可以投入原理性試驗,加上可以做得更大一些,零件也無需設計得蛛絲密合,對自己來說相當於降低了難度。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