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看著與佛像對話的王曉,忍不住好奇地問道:“王兄,你在做什麼?對著一個石像說什麼話啊?難道這石像還能說話不成。”
王曉聞言頓時明白周乾看不到,也聽不到石像所言所行,遂淡淡地說道:“不錯,我正在與石像對話,做辯論。”
“啊!”周乾大吃一驚,看著神色莊嚴認真的王曉,感覺不像是發病的模樣,遂好奇地問道:“為何我看不見石像在說話啊!”
“直視佛像才能構建鏈接”王曉說完後不再理會周乾,而是繼續與佛像辯論,周乾聞言立即雙目直視佛像,許久後周乾感受到佛像的氣息波動,看到了佛像滿臉的慈悲神態,還有那精彩且富含哲理的話語。
聽完王曉的話,佛像臉上的慈悲之色更重,莊嚴神聖地開口說道:“君王所爭的是天下,諸侯所爭的是疆土,大夫所爭的是權力,士人所爭的是地位,百姓所爭的是衣食,所爭雖有不同,都是為了滿足私欲。”
聽完佛像的話,周乾眉頭微皺,雙眼中露出思索的神情,許久後,也沒想到反駁之語,遂看向王曉問道:“王兄,這該如何反懟啊,找不到論據啊!”
陷入沉思中的王曉沒有理會周乾的問話,周乾隻好自己想了想,開口說道:“我聽聞一個故事,清朝初期天地會的陳近南曾對韋小寶說,反清複明隻是一個口號,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因為對普通人不能跟他們說真相,要用宗教信仰之類的東西來麻痹他們,讓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義且神聖的,而對聰明人就要講真相講利益,讓聰明人與自己上一條船,一起去外麵搶奪資源,無關於其他任何道理。”
“曾經有位大人物對一名掏糞工人說,你為各家各戶掏糞,我為全國人民整日忙碌政務,我們的本質並無不同,都是為人民服務。”
聽完周乾的話,王曉看向佛像,沉聲說道:“私欲有大小,君王也好,諸侯也罷,甚至是士大夫所爭皆為共同,那就是權力大小不同罷了,君王的權力普及天下,諸侯的權力照耀一地,士大夫的權力獨斷一部,所為都是為成為人上人,統治彆人,提高自己的特殊性,獲取社會上的特殊待遇及地位,而百姓所爭之衣食,卻是生存所需的必須物資,沒有這些百姓無以存活,兩者不可混同,百姓所爭亦非私欲而乃人欲。”
王曉所言直擊靈魂,點明了佛像偷換概念,將百姓所爭之人欲,拿來襯托君王、諸侯、士大夫的私欲之爭,進而美化這些君王、諸侯、士大夫為爭私欲,將天下弄的民不聊生,混亂動蕩,種種惡事做儘的合理性,正義性。
撕開了這層遮羞的紗布,就如周乾所說那樣,任何美化的口號也無法掩蓋事實的真相,遮擋不了百姓生活的艱辛,更掩蓋不了萬千牛馬的絕望。
佛像麵對王曉的靈魂一擊,找不出反駁的言語,陷入了沉默之中,許久後才開口說道:“私欲亦是人欲,人欲亦是私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天之道有儘,人之欲無儘,百姓所爭衣食獲足後,必定所爭更甚,妄想發財,繼而當官,乃至成為士大夫之流。”
王曉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冽而深邃的笑,語調激昂,字字珠璣:“菩提樹下本無根,明鏡台上亦非實,萬物本空,心無所住,何來塵埃可惹?世人之心,猶水之柔,滋養萬物而不爭,然私欲如暗夜之魔,貪婪無度,吞噬良知。水之美,在於其無私;魔之惡,在於貪婪無厭。”
“百姓所求,非唯衣食溫飽,更在知恥明禮,方能成就那夜不閉戶、路無拾遺之太平盛世。此等境界,非為惡魔貪念所能玷汙,亦非以華麗辭藻便能粉飾其惡。吾輩當明辨是非,勿將魔影美化,讓那貪婪之心在光明之下無所遁形,方顯世間正道之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