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秋誌的話音一落,莊修明就稀奇地發現,堂下竟開始出現了喧鬨吵嚷的熱烈討論聲,而無論堂上的梁祭酒,還是坐在兩側的學官們,大家都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
過了一會兒,討論聲漸漸停歇,有學子徑自站了起來,先是衝梁秋誌作了個揖,然後道:“學生以為,君子當立恒常之誌。正所謂,君子立誌恒,小人恒立誌。張孝祥的《論治體劄子》裡也說,立誌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可見君子若要立誌,便要堅定不移,不能時時改變,否則便與小人無異,絕無可能成就事功大業……”
不久前才因一個夢就改了誌向的莊修明,頓時感覺自己膝蓋一疼,仿佛中了一箭。
“君子當立誌恒常……”
梁秋誌朝他點了點頭,示意他落座,而後微微一笑,“其他人可有不同看法?”
講堂內安靜了片刻,又有學子站了起來,作揖後道:“學生以為,君子當立高遠之誌。曾伯涵在《家書》中有雲:君子之立誌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可見君子當胸懷博大,誌存高遠,當修身為政而施於外,立為國為民之誌,絕不可沉湎於自身的安逸享樂,所謂君子誌於澤天下,小人誌於榮其身是也……”
英雄所見略同啊略同。莊修明默默點頭,隻是他現在的誌向可太高太遠了,已經高遠得都快夠不著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呢?!
“君子當立誌高遠……”
梁秋誌示意他落座,微笑地說:“諸位同學可還有不同看法?”
隨著他的發問,緊接著又一個學子站了起來,闡述起“君子當立有道之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的觀點,而後再有一個學子說起“君子當立青雲之誌……所謂君子固窮,不墜青雲之誌……”的觀點,還有的說“君子要立成聖之誌……”等,各個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聽得莊修明目瞪口呆,歎為觀止。
平日裡個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原來大家都這麼有誌向的嘛?
這時,大概梁秋誌也跟他想到了一處,他聽完了眾人一個比一個更精彩的回答,待大家絞儘腦汁,把書本典籍裡的“君子立誌”相關的名言絕句說無可說了,才微笑道:“一個人活在世上,若不想與草木同腐、枉度人生,便不能不立誌。我方才聽了你們關於君子立誌的看法,有恒常之誌,高遠之誌,有道之誌,青雲之誌,成聖之誌等等……覺得諸位同學都說得很有道理,但這些都是先賢聖人們的誌向,比起老生常談,我更想聽聽你們自己的真心話。不如你們都說說看,自己立了什麼樣的誌?”
是啊是啊,莊修明期待地豎起了耳朵。
整個講堂鴉雀無聲。
眾人像是突然都被點了啞穴似的,麵麵相覷,沉吟不語。
嗯?莊修明左右環顧,這一個個的,剛剛都還在踴躍發言呢,這會兒怎麼又都守口如瓶了?
梁秋誌卻似乎早有預料,他朝坐在一側負責監督訓導課紀律的何監丞示意了下,何監丞便走了過來,將手中的名冊給了他。
“既然沒有人主動發言,我就點名了。”
他說著,翻開了那一份薄薄的名冊。
要是在太學館裡,一千多號人,大家還能心存僥幸,但國子學館,區區百來號人,被點到名的可能性實在太高了……堂下眾學子們頓時正襟危坐,緊盯著他一頁頁翻閱的動作,連個大氣也不敢出。
呃……莊修明也緊張了起來。
“鄭博元。”
梁秋誌隨口念出了一個人的名字。除了鄭博元以外的其他人,皆鬆了口氣,轉頭望向被點中的倒黴蛋。
一個坐在講堂正後方的襴衫學子站了起來,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下,猶猶豫豫地說:“我……學生的誌向是,早日拿滿積分,從國子監畢業。”
他的話剛落地,講堂裡瞬間響起了一陣帶著揶揄和戲謔意味的喧笑聲。
這位仁兄,你這麼實際的嗎?莊修明也噗嗤一下地笑出了聲。再一看,坐在兩側的學官們,也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連梁秋誌也有些哭笑不得的模樣,可能沒想到一上來就聽到這麼個樸實無華、著眼當下的答案……他不置可否,笑著讓鄭博元坐下了。
“李文華。”
他又念了一個人的名字。
大家轉眼望去,一個坐在中間第五排的學子站了起來,他似乎早有準備,張口就來。
“稟告先生,學生的誌向是,通過科舉入仕,以後成為一個好官,為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