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筆寫出了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它有著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詩中有畫,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自然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
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之形勢。
頷聯在感歎“黃鶴一去不複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雲繚繞的壯觀。
頸聯遊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
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麵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
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
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於繪畫美。
“好詩!”劉大伯感歎,他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這首詩的好。
語文,看似最簡單,其實是最難的。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但日常所使用的漢字隻有幾千字。
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麵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
可以說,就這麼三千個漢字,能將其中二十個,或是幾十幾百個取出來,編成一首或一篇佳作,少之又少。
能編成《黃鶴樓》這樣的,更是千年不見一回。
同行的江城宣傳部、旅遊局等領導也驚歎,這首《黃鶴樓》,拚了老命,他們也要促成一件事。
那就是編進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
多年後,黃鶴樓一定會成為大宇第一名樓。
不為什麼,就為這首詩。
有的歌曲,有的佳作,需要經曆時間的考驗。
但《黃鶴樓》不用。
這可是一首李白見了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一歎。
事實證明,《黃鶴樓》出世後近兩千年,再沒一首寫黃鶴樓的詩能與其相提並論。
彆說與其相提並論,相近的都沒有。
在崔顥的《黃鶴樓》麵前,所有寫黃鶴樓的詩歌,暗淡無光,宛若螢火與皓月之彆。
它氣格音調,渾若天成,千載獨步,吊古傷今,意到筆到之作。
看看其他寫黃鶴樓較為有名的一些詩。
比如這首,作者有待考究:
“般若如我大火聚,著得一絲飛毫麽。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比如唐朝孟浩然的《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
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灘頭日落沙磧長,金沙熠熠動飆光。
舟人牽錦纜,浣女結羅裳。”
比如宋朝著名詩人陸遊的這首:
“手把仙人綠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
江漢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跡草離離。
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雲何處吹?”
劉父劉母對比以前看過的一些描寫黃鶴樓的詩句,頓覺那些詩索然無味。
見到女兒目光不離王子安,眼中的崇拜滿滿溢出。
劉母忍不住對王子安說道:“子安,此情此景,不如再作一首,送給茜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