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想著,易書元又拿出了折扇展開。
其實這折扇就已經有那幾分味道了,畫融入扇中,又能變化萬千,自然也能達到天籙書的效果,雖然肯定不是正統天籙書。
但易書元自覺也沒必要一定做出正統的天籙書來,隻要自己能看得懂就行了。
念頭至此,易書元微微點了點頭,為自己的天才想法而感到自得,也將想法同灰勉說了一下。
灰勉放下墨條看看易書元,猶豫一下說道。
“先生,那您這書和天籙二字有什麼關係嗎?”
易書元陷入了沉思,他不是尷尬,而是真的陷入了思考,良久之後眉頭才重新舒展。
“正要論起來,所謂正統的天籙書,仙術雖妙,卻不過文字之變,合的是仙人所定之法......”
“若我的書做成則絕非如此,當化入變化之妙,以展文中之情,能入文亦能入情,合世事無常,也合天地之數.....所以真要擺開台麵來論述,我的才是真正的天籙書i
可以,易書元覺得自己這歪理無敵了,或者說也不能算歪理,因為當他心中有了這一份念頭之後,神思之間已經對接下來的一切都有了頭緒。
當一切思緒理通的時候,易書元心中又有所悟,不由感慨道。
“雖是玩笑話,但我口中之言印我心所想,透過此書能見世間種種,能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亦見紅塵.....”
一邊的灰勉則認真聽著,本來覺得先生在狡辯的,隨後逐漸露出深以為然的樣子,到聽完已經心有震撼。
先生不愧是先生!
隨後灰勉又很快回神,開口提醒一句。“先生,墨磨好了。”
“嗯。”
一切都是恰好的樣子,易書元也在此刻心思靜定,書中吟塵化為了筆,沾了墨就在紙張上落筆。
不過易書元並不是馬上記述此前發生的故事,而是更像在作畫。
長長一道墨痕沿著紙張邊緣畫圈,隨後又在每一張紙的左側邊緣繞著圈畫線,看得一邊的灰勉覺得新奇無比。
這過程之中,山中無窮靈氣仿佛被筆墨所牽引,不斷彙聚過來,融入了紙張和筆墨所畫的線中。
這份動靜不算小的,也難怪易書元要在無人也無正統山神的山中,若是在城裡,鐵定驚擾鬼神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是的,延山中或許有毛神,但並無統禦一山的正神,上一任山神隕落飛升之後,至今還無統禦一山的正神。
等到將大部分紙張全都畫了一遍之後,易書元把紙張疊好對齊,手中的筆再次化為折扇。
這一刻,扇麵微微揚起,易書元身中法力則迅速融入折扇之中,直至他感到已經有些無以為繼的時候,雙目神光一閃,手中的折扇也向下一揮。
嘩啦.....
這一扇下去的不是清風,而是一陣火,整一疊紙好似燃燒了起來。
在這火焰之中,原本至少一臂長的紙張好似在迅速收縮,剛剛畫出來的墨色,也化為實質般的線條。
尤其是左側的圈線,一根根直接穿透了紙麵,將一疊紙全都勾連了起來。易書元一手托著這一團火,絲毫沒有灼燒感。
袖中又有葫蘆飛出,易書元將手中的火團一丟,那葫蘆就打開葫蘆嘴將燃燒中的書冊吸了進去,隨後落到了易書元的麵前。
隱約間,葫蘆好似有一尊丹爐的虛影,內裡火焰燃燒不止。
與其說易書元是在造書,不如說是在鍛法寶,顯然又是和一般天籙書大為迥異的地方。
灰勉在一邊盯著這個大葫蘆出神,先生的乾坤葫蘆真是個好寶貝。
這時候,易書元也算微微鬆了口氣,總的來說也算是將自己的寶貝與自己的變化之道相融,此書中記載的故事越多,也越能助他道成。
幾件寶貝既和易書元的誌趣相合,也同他的修行息息相關。“好了,咱們先來瞧瞧仲斌整理了什麼有趣的法術沒有!”
易書元說到這,取出了齊仲斌此前整理的書籍,臉上也帶著一絲好奇和期待。變化之道最善化腐朽為神奇,術士的法術在易書元這未必沒有閃光點。
這一看,易書元便漸漸入了迷.....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易書元正於此處安心看書的時候,開陽大運河沿河廟宇中,河神像儘數倒塌的事情,已經逐漸引起轟動。
這可不是單獨有一座廟宇中神像損毀,隨著上下遊船隻的同行,逐漸讓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沿河的河神廟都出事了,神像無一例外全都崩塌。
更有甚者還傳言,在泊雲港所在的東陽府,於山野偏僻之處,有人見到一個巨大的魚頭從天墜落。
很多人都在傳,開陽大運河的河神,神隕了,一時間,開陽河上的河神廟香火寥寥.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