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水中陸上皆援手(2 / 2)

細說紅塵 真費事 8013 字 10個月前

隨後一道模糊的神光從神像位置顯現,逐漸在神態前彙聚成一個高大的身影,正是承天府城隍法身,他走向門口打量著外頭的人。

此人就是易道子?

天庭斬神之事,彆說是人間有諸多說書人編故事講書,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在神道之中也不能算小事,那畢竟是開陽水域之正神!

所以易書元的名頭不能說名氣極大,但至少也不再是默默無聞了。“易書元見過城隍大人!”

易書元先行行禮,城隍不敢怠慢,快步走出殿外拱手回禮。“易先生多禮了,不知先生來此有何貴乾?”

陰間鬼神最為重德,易書元一拜直接震神廟碎神像,更使的開陽水神金身破損,這種仙人不說仙道修為如何,身上定是有大功德的。

所以即便第一次見易書元,承天府城隍也對他多三分敬意。

易書元見城隍好說話,便也不廢話了,將曾經對付貓妖和今天的感覺和懷疑說了一下,聽得城隍不由眉頭驟起。

九命貓妖玄姬?

這玩意殺了很多次都還沒死,可詭異得很!

聽完易書元的話,承天府城隍沉思之後便直言道。

“縱然先生隻是猜測,但十三樓坊處看來是必有妖孽,沒有那九命貓妖也有其他東西,而若貓妖真的藏身附近,也不能叫她再跑了,這孽障為禍蒼生,還能傳播妖疫,陰險得很!”

“城隍大人,此番最好是能將那妖孽抓住,不要直接誅殺!”聽到易書元的話,城隍麵露詫異。

“這是為何?難道易先生還要尋那天庭邀功不成?”

城隍這自然是調侃之言,不過易書元卻得認真解釋清楚。

“非也,上一次易某直接將貓妖誅殺,此後再無氣息,我便以為已經將之除去,若這次真的是她,那麼直接殺了很可能會再次失去她的蹤跡,所以,最好能抓住她,破解其秘密之前,困而不殺!”

城隍思考過後微微點頭。

“言之有理!不過此等妖孽已經數次吃虧,極為難纏,我陰司不便突然加強對十三樓坊處的監管,未免打草驚蛇,還需易先生多加看顧。”

“嗯,易某心中有數!”

易書元這會也微微鬆口氣,水裡和岸上都找幫手,總比自己一個人強,並且城隍還明言會去找土地公。

若能活捉貓妖,那自然再好不過,易書元說出來的顧慮是實話,但同時也有自己的修行上的私心,可如果事不可為,該出手時也不會手軟。

告彆城隍之後,易書元終於可以找一處地方休息了。

京城的日子照常過去,讓一部分人驚喜的是,沐馨茶坊第二日繼續說《河神落

易書元的故事有彆於其他說書人,一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彆是《祭河神》、《困鯉魚》、《斬河神》。

其中第三個篇章為故事的高潮,也是其他說書人編撰版本最多的內容。

而在易書元這,自然精彩紛呈,從仙人出現開始到河神告上天庭,最後到斬妖台上走一遭,先前的壓抑在這一篇章得以釋放,也令聽眾大呼過癮。

沐馨茶坊也如當初茗州的慶元茶樓一樣,內部茶客滿員,外部街道上都擠滿了人,就連過來維持秩序的京師巡查,也往往會站在那聽很久。

易書元也可謂是招儘了同行嫉妒,隻不過有同行發現,這位易先生居然並不忌諱自己的故事被同行偷聽偷抄了了去,要知道一般在這故事火熱的時候,說書人都是很提防同行的。

也是在易書元講第三個篇章的時候,今次的春闈終於開始了,來自大庸各處的貢生,要在貢院內度過數天時光,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頭,隻有交上卷子之後才能離開。

武舉則會在稍後時段開始。

對於諸多考生來說,這是關係人生命運的大事,其中的緊張不足為外人道也。

而對於當今的大庸皇帝而言,最近這些年也是他要一展宏圖大計的時刻,誌要成為能比肩開國先皇,比肩古來大帝的人物。

勵精圖治四個字,幾乎從登基開始就一直在鞭策著皇帝。

改軍伍、治官吏、整賦稅、調民生,將大庸從爛攤子逐漸收拾起來,漸漸開始有了幾分盛世的氣象。

這一天夜裡,大庸皇帝還在禦書房批閱奏章,今年他對科舉舞弊極為看重,就差親自盯著了。

“陛下,您該休息了!”

一邊的大太監露出心疼的神色,皇帝則擺了擺手。

“時候還早,對了李謙回來了嗎?”

“回陛下,回來了,奏折都已經放在桌上了,您還沒來得及看。”“哦。”

皇帝點了點頭,確實有些困乏了,便先找了找,抽出了那份奏折,這是他派去運河沿岸查看的官員。

看著奏折,皇帝眉頭也微微驟起。

“竟然真是萬裡神像一朝倒,難道天上真的斬了開陽河神?良喜,你說究竟有沒有天神?有沒有仙人呢?

作為統治者,需要百姓心存敬畏,要讓百姓相信鬼神之事,相信天子正統,但作為一個人,尤其是皇帝,明白一些帝王心術,對從未見過的鬼神自然也是有好奇的。

不過江湖術士確實是存在的,一些個法術也確實有,但若說這些人就算是仙人,皇帝是不認的。

“哎呀陛下,這老奴如何能知曉啊,隻是這事確實也怪得很,還有很多人編故事出書呢!”

皇帝也笑了。

“譚元裳還來請過朕,說是想邀朕聽書,朕哪有這般閒工夫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