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方舟注意,五分鐘後進入準備發射狀態,所有人員就位,不允許離開自己的倉位。重複,所有方舟即將在五分鐘後進入發射狀態,所有人員就位,不允許離開自己的倉位。”餘和春注視著來自天空的最後一顆水滴融入世界之海,不再有波瀾起伏,於是便通過無線電波向每一艘方舟都連續發射了兩次指令,然後等待五分鐘,再次開口道,“所有方舟請注意,執行艦長報告各艦情況,進行複核。”複核的工作由於計算機係統的幫助而很快完成,餘和春看到了顯示屏上所有的信號方框都從紅色變成了綠色。
無數的機械結構鏈接打開的聲音仿佛深海巨獸的咆哮此起彼伏,方舟拋下沉重的萬米長錨,固定住了自己的位置,隨後船體的中前部分緩緩朝兩邊打開,仿佛一個箱子的封蓋由中間朝兩邊旋轉,露出了裡麵的結構。放在這個名為方舟的巨大箱子裡的,是體積前所未有的製式運載火箭,每一艘都可以容納十萬人,在預設中抵達太空之後將組成許多小組,在緩慢的漂流中抵達目的地,月球或是火星。
就仿佛深海無數巨鯨浮出海麵要進行換氣,這些龐然巨物也緩慢升高,最終形成了與方舟甲板呈現九十度垂直的姿態,仿佛一片海麵上的藍色森林。由於每艘火箭承載的人數過大,還添加了額外的功能室和引擎,因而它們的高度都接近五百米,直徑接近二十米。這樣的體型比例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是極不合理的,然而柯藍重工通過自己獨有的黑科技還是做到了這一點,當然,這樣比例失調的方舟安全發射需要比一般火箭發射更加苛刻的條件,畢竟它們實在是太脆弱了。
“第一輪發射,一分鐘倒計時,六十,五十九……”預先設置好的電子錄音開始播放,餘和春緊張地看著投影畫麵中的方舟,他和王孟柯一樣,完全知道這樣的發射是多麼大膽,甚至可以說是莽撞的嘗試——甚至連發射架都沒有,就這麼直立發射,假如一陣勁風吹過,或是一個巨浪打過來,而火箭的側邊引擎提供的噴射力不足以修正偏差的話,火箭就有可能被吹歪,最終一頭栽在海裡,“……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
諾亞號是唯一的地麵控製中心,實際上,情況也必須要求有一艘方舟留到最後,等到所有的其他方舟都完成火箭發射的任務後才能開始自己的火箭發射。所有火箭的發射分為三輪進行,以防止引起的噴射氣流影響到彼此。一方麵,方舟與火箭抱團是為了方舟上的火力能夠更加密集,方便在必要的時候照顧到彼此,另一方麵,過大密度也是一個巨大的潛在乾擾因素。
由於過於緊張,餘和春在電子音說到二的時候,手指頭已經按下去了,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紅色的按鈕被按下,點火信號同步傳輸到了每一艘方舟的火箭上,於是這些火箭從尾部噴射出恐怖的火焰,以極度高溫加熱作為發射平台的方舟甲板,納米材料在數百萬度高溫氣體的炙烤瞬間汽化,實際上已經變成一團以每小時數百千米超高度運動撞擊火箭底部推動其前進的等離子體,它們所攜帶的巨大熱量傳遞到了方舟的各個部分,擴散開來進一步融化方舟,使得更多的等離子氣體加入推動火箭的隊伍中來。
在人的動態視力能夠察覺的時間尺度下,方舟在熊熊烈火中化為一攤熔融金屬和高溫氣體也不過數秒鐘的時間。隨著方舟徹底融散,火箭也成功發射出去,高度攀升到了接近一百米左右,同時還在不斷加速。下方方舟的氣液混合物與更多的被火箭引擎噴射出來的高溫氣體轟擊在海麵上,熱量瞬間融入冰冷的海水並激起一層層的汽化,刺啦啦啦啦的聲音十分喧鬨,在整片海域中回響,幾乎要讓人無法忍受。
無數的高溫氣體形成濃濃的成分混雜的迷霧,籠罩了海域,不過也在以肉眼可見的可觀速度融入海水中消散。
方舟融化了,火箭上天了,這就目前來看,火箭的第一輪發射還是相當成功的。如果照著目前的形勢持續下去,火箭很快就能突破大氣層,進入安全的太空區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