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圈子(1 / 2)

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4273 字 2個月前

許昌城外,世兵們已經經受了動員。

在司馬確時代,許昌世兵明麵上有兩萬,實有一萬七八千人。

打了幾輪仗後,很多世兵死了,或者被編為府兵,去了濮陽、東平,人數下降到了一萬。

帳下督劉善隨後便開始募五千兵,報名很積極,但許久之後,才把人數擴充到一萬二千,再往上就很難了,因為招不到那麼多人。

沒奈何之下,經請示邵勳,他從南陽關西流民中招募了兩千人,連同家屬一起帶來許昌。

又從潁川、陳留兩地的豪族莊客中“招募”了一千家,今天都來了——一家出個幾十戶、百來戶莊客,有點不舍,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許昌城下的這片地,和屯田軍營地有甚區彆?”剛剛返回許昌的庾亮笑問道。

緊鄰許昌城的土地當然是很好的,價值很大——人住在城裡,出門就能巡視自家的地,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自齊王司馬冏開始,便一點點擴充許昌城下的官地。

司馬虓、司馬越、司馬模、司馬確接著乾,最終清理出來了五千餘頃膏壤,發給軍士屯種——在這件事上,還得感謝王彌。

嚴格來說,許昌世兵耕種的都是官地,世兵本身是佃戶,還是沒有人身自由的那種,所以庾亮說他們是屯田軍,也不算錯。

許昌城外的官田來來回回換了幾茬主人,很少有人能從十幾年前一直耕種到現在。不是死了,就是走了。

死的人死在各處,走的人也散在各處,很多甚至被迫與親人分離,在彆處安家,娶妻生子——比如隨司馬虓去河北,以及跟著司馬越去兗州,或跟隨苟晞去青州的人。

多年之後,如果運氣好能夠回到家鄉,他會發現妻子已帶著孩子改嫁他人了——這年頭,多年不回來,基本默認死了。

亂世之中,隨波逐流,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

“元規在西平就管著屯田軍吧,如何?”庾袞之子庾怞問道。

“元貞問得好!”庾亮搖頭歎氣,道:“若能選,誰願意留在西平啊。”

庾怞與弟弟庾蔑對視一眼,皆大笑。

誰喜歡去鳥不拉屎的地方啊?元規又這麼年輕,還沒到歸隱田園的時候,怕是天天念著許昌,夜夜想著回來過舒心日子,而不是和粗笨的鐵匠、礦工、農兵們待在一起。

庾亮也想笑,不過最終忍住了。

磨了這麼久的性子,終究不太一樣了。

庾怞、庾蔑二人身邊還跟著一批士人子弟,見兄弟幾人敘完舊後,紛紛上來打招呼。

庾亮一一含笑回應,每個人都照顧到了。

庾怞眼睛一亮,元規確實有長進。

眾人寒暄間,十餘人出了城門,先看了庾亮等人一眼,沒甚表示,直接翻身上馬,從大路上疾馳而過。

一邊縱馬奔馳,一邊大聲談笑,是那樣地意氣風發。

“嗯?此何人?”庾亮看了一眼,問道。

許昌城中什麼時候來了這麼一撥“囂張”的少年?

想當年,妹妹嫁給陳公之後,他庾元規在許昌城裡的地位水漲船高,同一輩的士人子弟聚會時,哪個不和他打招呼?哪個不巴結他?

沒想到啊,才離開一年多,就有人不認識他庾亮了。

庾怞看了一眼,道:“年後剛從襄城、陳郡搬過來的。府兵、銀槍軍將校子弟,粗鄙無文,終日隻曉得摔角、射獵。”

“沒和他們親近親近?”庾亮下意識覺得這樣不太好,太過涇渭分明了。

“試過,不是一路人。”庾怞說道:“三月三時,曾邀左司馬陳有根之子與會,人家也來了。陳良輔的侄子與他談樂理,一竅不通。我和他聊了聊《易》,也不懂。後來不知道誰據此奚落,人家負氣走了,五月五再邀,就不來了。”

“春社節那會,我等坐而論道。”庾蔑又道:“吳前之孫也被人笑了,還與鐘氏的一位子弟打了一架。”

“為何?”庾亮問道。

“笑他洛陽話說出了東海音。”庾蔑沒說話,旁邊有人笑了出來。

庾亮臉色一變。

陳公十三年前來到洛陽。他的洛陽話算是說得比較好的了,但仍然不可避免帶點鄉音。

這種事,幾個相熟的人私下裡說笑一番就罷了,怎麼還當眾羞辱人家呢?

要是陳公知道了,他心裡會怎麼想?

“住口!”庾亮斥了那人一句,眼神凶惡。

那人嚇了一跳,更覺得很沒麵子,可想起庾亮的身份,又不敢發作,隻能訕笑一下,掩飾心中的不快。

庾亮懶得和他多說。

他也看出來了,陳公麾下的武人子弟和他們好像不太合得來,基本的社交場合都進不去。

雅言、樂理、詩文、書法、玄理等等,每一樣都不合格,如何被士人接納?

要知道,就連劉聰這個能開硬弓的莽漢,都工於書法,能吟詩作賦,還能與今上暢談樂理。不然的話,當年他來洛陽的那趟遊曆,就算是白費了,因為壓根擠不進圈子。

“這些將校子弟,平日裡都在做什麼?”庾亮又問道。

眾人麵麵相覷。

人家來許昌還不到半年,我哪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