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市戰國時就有了,漢魏晉三朝皆有,隻不過多設於邊塞之地,內地極少見到。最近一次於內地設軍市還是司馬宣王時期了。
他在長安設軍市,大小商徒皆需至軍市買賣,軍市侯(管理軍市的官員)收租(稅),充作軍需。
其中,最多的是商人運糧至長安,然後獲得在軍市內買賣貨物的資格,並拿出另一部分糧食交稅,最後帶著貨物離開。
真要論起來,與後世明朝商人運糧至邊塞,然後獲得鹽引之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唯一的區彆就是鹽在此時真的沒多少賺頭,事實上一直到唐代,河東鹽池都是官民共取之,鹽真正貴起來是在唐末五代時期,北宋時價格再度暴漲,以至於西夏青鹽大舉走私傾銷入宋境,獲利頗多。
軍市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質,很多商品隻能在軍市買賣,且運至內地後能以幾倍乃至十倍的價格對外銷售,所以有商人願意運糧至軍市。
軍市當然有很多弊端,但在邊境地區,說實話還是具有相當可行性的。
軍人收入提高了,還能有私人運糧作為補充(大頭還是本地屯田),兩害相權取其輕,故內地不應設軍市,邊塞卻可行之。
“宗儒若不想來軍市,自可去平城東市,武周鎮那邊也會設一個軍市。遠近客商,隻能在此三市買賣,違令者罰沒貨物、杖一百。”薑覃說道:“此亦是無法,苦寒之地,窮困潦倒,不如此無以激勵軍心。”
“軍市起來後,高柳、武周二鎮軍士的日子會好過許多吧。”毌丘祿笑道:“我如何能為些許阿堵物以壞國政?放心,我名下貨品,一分為三,高柳、平城、武周皆有售賣,以實軍需。”
薑覃行了一禮,道:“宗儒深明大義,讓人佩服。”
“咩咩……”一大群羊被驅趕著過了木橋。
商隊之人立刻上前,將其收攏。
這是他們收到的“貨款”,非常廉價,平均一隻隻花費了折合三四十錢的商品。而在中原,這樣一頭肥羊可賣至二百錢以上。
互市對商人而言,其實是賺兩波,即高價賣中原商品,再賤價收購草原貨物。
“那些人為何沒買?”毌丘祿突然指著一群身穿皮裘,似乎準備出門打獵的胡酋,問道。
薑覃看了一下,道:“總有些人抗拒好日子,不要理他們,時日久了,自會改變。”
他說的這些人顯然是堅守傳統的鮮卑貴人。
毋庸諱言,鮮卑人分布廣泛,人口眾多,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的文化,其價值觀、審美觀、思考問題的方式、行為風尚等與漢地不儘相同,長久沉澱之下,往往深植於心靈深處,形成了一種潛意識的存在——用高大上的詞彙來形容就是“民族性”。
對他們而言,中原文化是一種異質文化,與他們的本土文化不同。
這種異質文化固然先進,引得很多人向往,但當它對本土文化進行衝擊時,會引起一種下意識的反彈。
有人能克服這種心理,有人則不能。
想當年,拓跋沙漠汗在中原為質多年,整個人被漢化得很厲害,結果回去之後,被很多遊牧的部大不喜,再加上衛瓘賄賂,於是群起而攻,在拓跋力微的默許下殺了沙漠汗。
他們為什麼看不慣沙漠汗?除了有拓跋力微其他子嗣爭權、衛瓘賄賂的因素外,導火索便是沙漠汗這人太“漢”了,與他們格格不入。
如今這個以平城為都的拓跋代國,表麵上恭順,但內裡其實暗流湧動,並不十分穩固。
新派為主的該國仍有許多舊派,如在東木根山一帶放牧的部落貴人們。
即便是新派,或許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全盤漢化,完全摒棄自身文化的——由此可見,後世魏孝文帝漢化之舉真的是大決心、大毅力、大氣魄,反噬定然不小。
毌丘祿想不到這麼深,但他多多少少有一些模糊的認知,此番來代國走了一圈後,感受更深。
前有普骨聽說晉國“奪舍”之事,後有高柳鎮外胡酋的抗拒行為,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但換一個思路的話,其實代國在向融合漢化的方向走,前提是這個過程不能被打斷。
如果可能的話,需得儘快消滅盛樂的賀蘭藹頭、拓跋翳槐舅甥二人,因為他們是堅持鮮卑傳統的權勢者。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晚上還有一章,有票速投,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