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1 / 2)

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7426 字 9個月前

鮮卑騎兵由祁弘、劉琨二人統領。

橫穿半個洛水河穀之後,折向北,慢吞吞地通過了山道,再一路奔行,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才到弘農,幾乎與北路前後腳抵達。

豫西山區,騎兵奔襲個蛋!

排著隊在山路上小心翼翼走路的時候,尤為滑稽可笑。摔落山穀的馬兒沒有兩百匹也有百餘匹,鮮卑人還未打仗,就已經虧了。

他們沒有在弘農過多停留,甚至連都督糜晃的宴請都拒絕了。

祁弘是王浚幕府的主簿,和洛陽這幫將官不是一路人,他就是個來助拳的“客將”而已,壓根沒打算給糜晃麵子。

劉琨是範陽王幕府司馬。

他倒是想見見一位叫邵勳的殿中將軍,因為這人在範陽王幕府之中的名聲“如雷貫耳”——不是什麼好名聲。

許昌武庫案,是範陽王這麼多年吃的最大的一個啞巴虧。

若被劉喬父子攻破許昌,掠走甲仗也就罷了,偏偏許昌武庫被“友軍”給搶了,如何不讓人生氣!

範陽王私下裡摔了花瓶,詢問有沒有辦法弄死這個人。

這話一出,大家就明白了,明麵上動不了邵勳,隻能想些暗殺之類的醃臢手段。

劉琨著實不想摻和這事,他隻對邵勳長途奔襲,陣斬劉祐的事情感興趣。

中原諸州,用騎兵用得如此得心應手的人,卻不多見,偏偏此人當時才十八歲,讓人震驚。

坊間傳聞,邵勳曾得神人傳授諸般技藝。

對此,信的人還不少,劉琨就認識一個專門寫誌怪錄的人,甚至把這種傳聞記錄了進去,並且寫了洋洋灑灑千餘字的批注,引經據典,煞有介事。

也有人說邵勳是天上人下凡,遊曆一世紅塵,便回到天上。

劉琨對此將信將疑,同時也愈發好奇了,想見他一麵,看看傳聞真假。

這樣一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的年輕將領,對於素來喜好兵戈之事的劉琨而言,若錯失結交機會,就真的太可惜了。

無奈他不是主將。

五千鮮卑騎兵隻聽祁弘的,連都督糜晃的軍令都不會搭理的。於是,在稍稍補給之後,他也隻能遺憾地放棄麵見邵勳的機會,繼續行軍,直奔湖縣、潼關方向而去。

司馬顒在此部署了兵馬:弘農太守彭隨、北地太守刁默合兵兩萬餘,共拒東兵。

是的,司馬顒帳下也有弘農太守,蓋因湖縣、潼關、華陰在地理上都屬於弘農郡,數年來一直被關中兵控製著。

但守軍士氣低落,戰意不足。

不用懷疑,這就是殺了張方的後遺症。

司馬越來得太快,根本不給司馬顒重整軍心的時間。五千鮮卑騎兵晝夜兼程,在弘農郡城時都不想停留,直接衝殺了過來。

離譜的是,司馬顒還給守軍加了點料:司馬越拒絕議和之後,他後悔了,遷怒畢垣、郅輔,但畢垣是“河間冠族”,即便殺張方的主意是他出的,卻也不能加罪,於是隻能把沒跟腳的郅輔給斬了,以泄心頭之恨。

這樣一來,西軍本就不高的士氣頓時雪上加霜。

潼關岌岌可危矣。

******

六月初一,主力大軍分批離開弘農。

糜晃、邵勳二人並轡而行。

“司空在蕭縣一敗,陳敏便借口募兵,回去後割據江東作亂,至今未能平定。”糜晃說道。

驛道兩側的山塬鬱鬱蔥蔥,繁花似錦,一如司馬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局勢。但一片大好之中也有隱憂,那就是青州劉伯根、揚州陳敏之亂。

劉伯根掀起的天師道叛亂已被王浚所遣之鮮卑騎兵討平。

陳敏之亂卻愈演愈烈。

說起來,這還是司馬越的鍋。

張昌部將石冰竄到揚州時,掀起偌大動亂,最後就是陳敏率兵討平的。

徐州封雲作亂,陳敏複率兵討平,積功升為廣陵相。

司馬越自徐州出師,將陳敏召到身邊,為前鋒都督。

蕭縣敗於劉喬之後,陳敏看透了司馬越的草包本質,借口回去幫他募兵,一去不返。

接著便是割據作亂了。

其實,江南大族不介意再出現一個孫策。

無奈如今大晉朝還有點威望,實力也沒衰弱到極點,陳敏家世又一般,願意與他合作的士人並不多,孫策卻是做不了了。

但不打仗是不可能討平的了,而今隻能由大晉忠臣、荊州都督劉弘出師。

“四方多事啊。”糜晃歎了口氣。

老實說,他對主公司馬越也有點腹誹。

陳敏之亂本可以避免的。若在蕭縣擊敗劉喬父子,陳敏能回江東嗎?回不了!

而且,挾此大勝之勢,陳敏的野心也會遭到壓製。

無奈一戰慘敗,不但陳敏跑回去造反,請來的鮮卑騎兵還大掠豫州,作了無數孽。

甚至於,糜晃懷疑青州劉伯根作亂,也與司空在軍事上的接連失敗有關。

說白了,威望太低了,有點壓不住場子。

“都督有何打算?西州軍心動蕩,擊之不難。獲勝之後,可曾想過在關中為官?”邵勳問道。

他察言觀色,發現糜晃有點失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