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俸祿(2 / 2)

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9948 字 9個月前

此職第八品,比太守低,算是國相的副手。

老裴還提了柳安之。

柳安之帶了五百部曲私兵過來,其中三百人是裴家的,兩百人來自柳家。

外加三千餘匹絹,這是裴家出的,比朝廷賞賜還多——邵勳晉爵魯陽縣公,賜絹一千八百匹、錢千貫、金銀器百件。

邵勳給了侍郎一職。

“郎中令暫缺,柳安之可領侍郎一職,五百部曲編入義從軍,問他願不願意。若願,年前即可上任,不願就回去吧。”邵勳說道。

郎中令(第六品)是個非常關鍵的職位,大體有三項職責:其一是負責領地內選舉,其二是負責宿衛工作,其三是傳達教令。

其他兩項還沒什麼,宿衛可是非常緊要的。

宿衛的含義,不僅僅是侍衛,那太狹隘了。

在這會,野戰部隊輪番宿衛京城、宮廷,宿衛軍就是野戰主力——洛陽中軍駐紮在城內的部分,就被稱為“宿衛七軍”或“宿衛七營”。

郎中令可安排宿衛軍駐防、傳令調動等,是非常關鍵的職務。

在邵勳的規劃中,銀槍軍、長劍軍將是未來的宿衛軍,保衛他的“首都”,義從軍、牙門軍是“外軍”,在戰略要地充當駐防軍或一線反擊力量。

所以,郎中令他不可能交給外人。

學生兵是最合適的,但他們現在資曆太淺,即便這些年已經陸陸續續有七八個人入太學掛名,有做官的資格了,但年紀太輕,不適合當六品郎中令。

所以郎中令暫缺,邵勳親自兼任這個職務。

郎中令下有八品侍郎兩員,算是副手,一個給柳安之,另外一個給陳有根。

侍郎可自辟屬吏,不過不用他們自己找人了,邵勳打算給他們塞一批河北過來的士人、豪強子弟。

從今往後,銀槍、長劍二軍的集結、駐防、調動將由事實兼任郎中令的邵勳負責,兩位侍郎帶著屬吏傳達命令、巡視諸營、清點人員及裝備。

一切都按製度來。

“他來都來了,怎會不願意呢?”裴康哈哈一笑,顯然對八品侍郎比較滿意,笑完又問道:“你現在給了幾個官了?”

“相、丞各一、傅一、侍郎二、大農一(褚翜)、典衛令一(唐劍)、典書令一(羊茗),總計八員。”

“年支多少?”

邵勳算了一下。

國朝官員俸祿發放的標準,非常混亂。

在秦漢時期,使用的是“秩石”製。

曹魏時期則出現了官品。

到了這會,則是秩石、官品並行的“雙軌製”。

到南北朝中後期,則基本就是官品製了。

所以,“雙軌製”運行期間的官員俸祿標準,是比較混亂且奇葩的。

魯陽國相崔功,第五品、秩千石(有些縣令也秩千石,有些太守則是兩千石),按照國朝標準是月給糧五十斛(一年600斛),春給絹三十匹、秋給絹七十匹、綿七十斤,另有菜田六頃、田騶六人。

他這個第五品的官,和尚書令一個工資標準。

是的,尚書令秩千石,有些大縣縣令也秩千石,而前者總攬全國政務,後者隻能管一縣,簡直離譜。

邵勳決定使用南北朝中期開始的以官品為俸祿發放依據的製度,擺脫混亂的雙軌製。

國相一年的收入分為五部分。

糧:600斛。

布帛:絹100匹、綿70斤。

錢:暫無。

祿田:六頃(在職期間享受此項收入,離職則無)。

力役:田騶六人,負責耕作祿田,若不夠,可增加人手,反正俘虜很多。

國相之外,第六品大農、傅每年得糧480斛、絹70匹、綿50斤,祿田五頃,隸役若乾。

另有五個八品官,年得糧240斛、絹30匹、綿20斤,祿田三頃,隸役若乾。

“年支兩千餘斛糧、近四百匹絹。”邵勳回道:“或許更多。”

“多也多不到哪去。”裴康評價道。

邵勳點了點頭。

這些俸祿,肯定是不夠的,因為他們要自辟屬吏。

屬吏有的可以通過徭役的方式征辟,有的則需要花錢。

事實上一直到唐初,官員的工資都是不太夠用的,這個時候就要推出另一項不固定、但數額不容小視的收入了——賞賜。

唐太宗李世民就經常賜宴,並允許官員們把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給家人吃——還真有很多人打包帶回去。

此外,宴會上“巧立名目”,以各種說頭賞賜很多財物下去,作為官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彌補正經俸祿的不足。

當然,這年頭當官的以士人居多,家庭條件比初唐那會好多了。有的人甚至嫌官衙簡陋、用度不豐,自己貼錢當官,以維持生活品質不下降。

當官還有很多隱形收入,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把公府官員置辦齊了,能花幾個錢?老夫囊中還有不少英才呢。”裴康有些不滿地說道。

“糧、田、役徒都是夠的,絹不夠。”邵勳看著老裴,道:“要不,裴公……”

如果真按裴康說的那樣把官員置辦齊備,至少也得五六十人,支出可不就是現在八個人那麼少了。再加上逢年過節的賞賜,一年幾千匹絹的財務窟窿找誰去填?除非老裴願意報銷……

“你啊,真是沒當過大官。”裴康輕蔑一笑,道:“彆算計那點錢了。劉元海讓裴家出人當官,不但沒有俸祿,還得裴家出錢出糧。伱看看人家怎麼做的,你又是怎麼做的?”

邵勳失笑。

胡人政權怎麼就喜歡玩這個?

他記得曆史上北魏初期官吏無俸祿,任其搜刮。到了後來,朝廷發現這樣搞損失更大,不得已定下了俸祿標準。

“你那麼大名聲,潁川士人就沒點進奉?”裴康恨鐵不成鋼地看著邵勳,道:“他們現在開始投靠你了,進奉在哪裡?就連老夫都——”

“罷了。”裴康擺了擺手,道:“你自己看著辦吧。索要進奉名聲不好聽,但哪個不做?他們現在怕你,求著你,就該給進奉。光靠你出征繳獲的那點錢絹,縱然一時夠,長遠來看也是不夠的。”

邵勳聽完,立刻起身行了一禮,道:“請裴公就任魯陽國友一職。”

友,職掌陪侍國主左右,對國主有所進益和匡正。

正如司馬炎為諸王選友時所言:“昔韓起與田蘇遊而好善,宜必得其人。”

這是個清望官,事少、錢多(六品),其實就是跟在國主身邊出點子。如果看到國主有什麼做得不對的,立刻進諫,匡正他的行為。

老裴本來想拒絕的。

我一個七十多歲的人,陪你二十多的人“遊玩”,丟不起那臉。更何況你發俸祿的錢還是我送來的,這是要我自己花錢陪你“玩”?豈有此理!

不過,裴氏、盧氏很快攜手而至。

老裴心中一動,遂歎道:“罷了,這把老骨頭還要陪你折騰,真是——唉!”

邵勳先是愕然。

初看裴康臉色,以為他要拒絕呢,沒想到突然間就同意了,發生了什麼?他想做什麼?

邵勳突然間覺得,請裴康擔任國友、“匡正”自己的行為不一定是好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