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在這之前他還沒從未修煉過!
結果他才剛修行一天。
不僅能領悟坐禪不拘於形的道理,而且還真的辦得了。
特麼簡直離譜!
不過有一說一,如果李慕玄真能做到行住坐臥都在精進修行的話。
十二個時辰八十口真氣雖然難,但卻也勉強能做到,隻是難道他這一整天都在修行,自己點名答題都沒影響到他?
如此想著。
不等洞山詢問,便見李慕玄繼續道。
“說起來還要多謝先生。”
“就在今天被您點名上台答題時,我突然發現腦海中雖然產生出許多雜念,但本心卻不受這些念頭的影響。”
“而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以無為之態,觀照這些念頭的生滅。”
“由此,晚輩推斷。”
“坐禪與心無雜念並不能畫上等號。”
“心無雜念,隻是達成這一狀態的過程,而不是坐禪的最終目的。
“坐禪的本質是堅守本心,入清淨虛極之所,使人的本心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影響。”
“因此,即便動了念頭。”
“但隻要本心堅固,不受外物動搖,便依舊處於清靜虛極的狀態。”
說著李慕玄看向洞山。
“先生,晚輩說的這些對麼?”
“額這...”
此時,洞山的內心已經不足以用震驚二字來形容。
現在的他整個人都是懵的。
什麼堅守本心,以無為之態觀照自身念頭,他修行時師父也沒教過這些啊?
他咋知道對不對!
但很快,待到洞山冷靜下來後。
他發現李慕玄的描述,倒是有些像道家修心法門中的內觀法。
內,既內心。
觀,既是看。
簡單來說就是入定觀心。
以入定的方式,觀照並掃除心內的雜思妄想,靜心明道乃至悟道成真。
不過這通常都是大修行者才會去做的事,一般的修行者能不被內心那些雜思妄想所影響,都稱得上本心堅固,更彆說觀照自身,及時掃除念頭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李慕玄現在就已經到了大修行者的境界。
隻能說他的做法很像內觀法。
可即便如此。
李慕玄的天賦也實在妖孽!
不僅能洞悉坐禪的本質,甚至還舉一反三,開始觀照自身念頭。
這就好比一個剛牙牙學語的嬰兒,無師自通的開始學習第二門語言,一個剛學走路的小孩,已經開始挑戰跨欄。
洞山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是壞。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這孩子他不配教。
“要趕緊寫信將此事稟報給師父!”
想到這,洞山看向李慕玄,語氣儘可能的自然道:“對,你說的很對。”
“就是這麼一回事。”
“本來我是準備後麵再教給你這些的,沒想到你竟然自己領悟了。”
“不過你也彆高興的太早,這隻是最基礎的入門修煉,你將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中間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是什麼奇思妙想,隨時都可以來問我。”
“至於那三千五百口真氣,你也不用太在意日子了。”
“完成之後跟我說一句就行。”
“多謝先生。”
李慕玄朝洞山抱拳行禮。
本來他還以為自己領悟了下一境界的東西,沒想到依舊停留在最基礎的入門階段。
不過想想也是。
自己隻是一介凡夫俗子。
就算有那麼點悟性,可放眼整個天下,應該也屬於稀疏平常的範疇。
哪能那麼容易就超越前人?
好在他所求的也不是為了超越誰,而是以修道來成就真我,天資卓越固然可喜,平庸尋常也不影響他繼續修煉。
如此想著。
李慕玄很快便釋然,摒棄心中那些妄思雜念,繼續開始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