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外, 大太監史榮從壯著膽子喊完那一聲就跪趴在那裡一動不動,可恐懼與絕望還是鋪天蓋地襲來,他知道自己死定了。
就如同前些時日反對皇上娶已經故去一年的謝公子遭到所有朝臣反對那樣, 死諫的臣子一茬接著一茬, 即使那幾個老臣當真一頭撞死,史榮當時就站在皇上身後,瞧著皇上麵無表情坐在那裡, 就那麼瞧著那些臣子血濺金鑾殿, 無動於衷。
這一幕讓眾朝臣知道, 皇上壓根不在意他們的生死,或者說,從一年前先皇與平王為了兵權,不惜給當時還不是皇上的厲王蓋上一頂謀朝篡位的帽子卻害的厲王妃自刎開始, 當年那個一心為民、大仁大義的厲王死了。
當時厲王妃就那麼死在厲王懷裡, 據說當時親眼看到那一幕的沒有不震驚的,畢竟活生生一個人就那麼拿刀抹了脖子後跳下城牆,也讓當時的平王嚇傻了眼。
可接下來卻讓所有人至今想起來都膽顫心驚, 眾人隻知那一日厲王妃死後厲王就那麼呆呆抱著他的屍體在城牆下一動不動待了半日,夜幕降臨時,厲王終於有了動靜,卻是一夜間血洗皇宮,將參與此事有關的所有人都斬殺殆儘。
自然包括尚在宮中養病的褚寅帝……天亮時,厲王弑父篡位的消息傳遍整個皇城, 所有人震驚的同時, 卻也在聽聞來龍去脈後沉默下來, 厲王與厲王妃感情有多好他們是有目共睹的, 更何況, 厲王妃睢淮一疫後頗得人心,乍然聽聞厲王妃好人沒好報竟是落得這個下場,眾人的心有意偏袒,可褚寅帝卻又是君。
他們一向遵循的就是君為天,可有朝一日,兒子殺了老子,這時讓他們心底震撼的同時,卻很快畏懼皇權畏懼厲王手中掌握的整個大褚兵權而瑟瑟發抖,人人自危。
就在眾臣子以及百姓覺得厲王因厲王妃的死怕是會打開殺戮時,厲王卻停了下來,將自己關在厲王府中整整三日,再出來後,神色間一改之前行屍走肉般,言之鑿鑿告訴眾人:厲王妃還沒死,他還活著,隻是睡著了。
據說當時瞧見那一幕的,都覺得厲王瘋了,畢竟自刎時血濺當場很多人是看到的,更何況厲王妃自刎後從數丈城牆跳下,雖說被衝過去的厲王接住,可厲王這幾日甚至都沒請禦醫,這意味著什麼眾人哪裡不知?王妃這怕是半點生機都沒了,怕是當時就斷了氣,甚至連句遺言都沒能留下。
可結果王爺突然說王妃沒死?這話誰信?怕是王爺瘋了這才出現幻覺。
原本眾人以為王爺瘋一瘋終歸時間久了,王爺也就會淡忘,結果,隨著厲王登基為帝,登基當天,不僅讓平王瞧著他登基,還在當天,將平王就那麼淩遲了。
這血腥的一幕讓所有人都傻了,久久無法平靜,可皇上已經是一國之君,他們安慰自己,也許等皇上發泄了怒火替王妃報了仇也就好了。
可皇上這一瘋,就是一年。
登基後不僅從未踏足後宮,還駁回將王妃埋葬的消息,一直說王妃沒死,不僅如此,還直接將屍體帶回養心殿,就那麼日夜為伴,還封鎖了消息。可不管怎麼封,這消息怎麼可能封得住,有褚寅帝留下的老臣本就覺得皇上弑父殺兄太過凶殘,卻又不敢直接道當今聖上的不是,乾脆從厲王妃下手。
死諫厲王妃乃為妖物迷惑君心,導致皇上受其所惑泯滅天性、惑亂朝堂,應立刻將厲王妃屍首燒掉以正朝堂清明。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這幾個老臣既然死諫,剛登基的新帝就成全了他們,直接拉出金鑾殿杖斃了。
殺雞儆猴的效果是這一年內無人再敢提新帝留了一具屍體在養心殿的事,可因為平時新帝深居簡出,朝堂上的事也沒含糊,隻是一道晚上就像是著了魔,隻將自己封在養心殿內,不許任何人踏入,隻除了有新帝在的時候,大太監史榮才得以允許帶人收拾養心殿。
隻是厚厚的帷幕將龍榻護得密不透風,誰也瞧不見裡頭到底是什麼情況。
漸漸的所有人仿佛都像是忘記養心殿裡藏著一具至今沒下葬的屍體,所有人像是有意忘記這件事般。
直到幾日前厲王妃忌日將到,所有人戰戰兢兢怕新帝會發瘋時,新帝不負眾望發了瘋,不僅下了旨立早就死去一年的厲王妃為皇後不說,還不是追封,而是大婚,就在忌日當天。
原來這一年新帝私下裡沒少準備,早就秘密準備妥當,說大婚立刻就風風光光大辦了起來。
原本先帝在時不剩下幾個的老臣因為這一年風平浪靜又覺得自己可是老臣,又來了一撥死諫,最後……自然也是求仁得仁、求死得死。
這一幕讓文武百官知曉皇上還是當年那個皇上,弑父殺兄都沒眨下眼,更何況是他們?
頓時,半句話不敢再多說,不、不就是娶一個死人為後嗎?哪位皇帝沒點特殊癖好?隻要不是隨便砍人,娶就娶吧。
文武百官還好,至少每日見到新帝的時間不長,可史榮不一樣,他是新帝登基後清洗整個皇宮後剛提拔上來的,整日跟著新帝,這一年眼瞧著皇上是越來越古怪陰鷙,尤其是那不為人知的癖好,加上每日帶著宮人去清掃養心殿,每日瞧著那厚重的龍榻帷幕下躺著的是一具屍體,史榮覺得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摧殘。
這麼一想,覺得日日與一具屍體同塌而眠的皇上,那更是……
可身為一個大太監,提醒皇上卻又是分內之事,史榮眼瞧著皇上從昨日踏進養心殿再也沒出來,生怕有個萬一,又怕皇上因為昨日是皇後忌日正憋著怒意,自己這不是剛好撞在上頭?
就在史榮戰戰兢兢時,不知過了多久,大殿的門緩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