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喝了一口茶,緩緩說道:“隔行如隔山,我不懂鐵壺和銀壺。隻能看出工藝精湛。小沈願意買回來,應該是看出些門道,能不能給我們解惑?”
沈瑜迎著宋老的目光,說道:“解惑不敢當。我是初學乍練,仗著膽大買回來研究。”
李孝和說道:“你就彆客氣了,你的本領,我們都見到了。”
其他幾人聽到開始討論,也就放下古玩,回到座位。
沈瑜說:“幾位老師想聽,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對,您幾位多包涵。”
他拿過製錯金銀花鳥提梁壺,說道“這把壺是我最先注意到的壺。高18.5cm,製作於19世紀。
幾位請看,壺直口直頸、削肩,裝有提梁,鼓腹圜底,有蓋。壺整體為鐵黑色,兩側側鑲嵌金銀花鳥。
金鳥振翅飛翔,花朵綻放燦爛,畫麵栩栩如生,生機勃勃。蓋上嵌有雙鳳及枝葉紋,蓋鈕為圓形鈕。提梁上亦有纏枝紋飾。結合工藝與印款,應該是扶桑鐵器名家,正壽堂所作鐵嵌金銀花鳥壺。”
他又拿起另一把略大的鐵壺,展示給眾人:“鐵包銅鑲銀口梅花蓋提梁壺,高19.8cm;重923g。
壺有弧形提梁,平鈕圓蓋,壺身圓鼓,腹部向下內斂,平底,壺嘴貼身,有昂首俏立之感。壺把、壺蓋、壺嘴皆鐵質製,壺蓋高浮雕梅花小景,或綻放,或含苞,落款“宗春作”。壺腹則是鐵與銅的結合,剛與柔、陰與陽的完美表現,既有優良的鑄鐵技術,又有古典的韻味,這種設計增加了壺的藝術性,更加凸顯了年代質感,落款“明珎紀宗春作”。應該是19世紀明彌紀宗春的作品。
鐵壺的材質不如金銀,但是,這把壺沉鬱穩重,不同材質交相輝映,愈襯托出工藝之精良。厚實的器身壁有著天然均勻沉穩的包漿,經過歲月的洗滌,更顯得珍貴。此壺的獨特造型,顯示了作者對當時一些事物的理解、態度和心態的寄托。這類特殊器形的老壺,屬於收藏品。”
他放下鐵壺,端起茶杯喝茶。
周圍的人聽的入迷,張鞠反應過來,拿起鐵壺邊看邊問:“你的意思,這類鐵壺價值高於銀壺?”
沈瑜心想,有遊戲幫助,我才知道這兩把鐵壺價值很高。
他斟酌著說道:“收藏品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名家製作的銀壺價值超過鐵壺。”
張笑顏饒有興趣的問道:“小沈,如果我想買鐵壺,應該從那裡入手?”
沈瑜想了想,說道:“扶桑鐵壺流行於普通家庭,起源於江戶中期,明治時期則是鐵壺的輝煌時期。
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龜文堂出現了波多野正平、梅泉、鈴木光重、淡海秀光;藏六堂出現了四世秦藏六和西垣一瑳;金壽堂的創辦人雨宮宗兵衛和龍文堂的安之介為一時瑜亮。
由於受咱們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在諸多扶桑老鐵壺中都有著書法繪畫和茶文化的影子。細看便可發現,壺身或壺蓋上的堂號和作者標誌也都用漢字來落款。
如果您初次買,我可不敢提建議。”
張鞠看著諸多的茶具說道:“我覺得你買的東西,都可以開個茶具的展覽了。”
沈瑜一邊斟茶一邊說道:“我隻是買了幾件古玩,對泡茶研究不多,茶具種類很多,我也不完全了解,不想貽笑大方。”
梁持說:“宋老和景老師都喜歡喝茶,對品茶有研究,有問題,向他們請教。”
宋節說道:“小沈雖然年輕,但是對古玩鑒賞有獨到的認識,今天我們可是大有收獲。如果對品茶感興趣,咱們可以多交流。”
幾個人正聊天的時候。克裡斯蒂娜走進來告訴沈瑜,幾家畫廊邀請他們畫廊參觀。
沈瑜想了想,說道:“明天等到咱們看過佛像之後,就可以去幾家畫廊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