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手書心經(2 / 2)

老板見沈瑜似乎被這個價格嚇退了,立刻說道:“小夥子,你知道王垿嗎?

沈瑜表現出年輕人不懂裝懂的神態:“我知道。”

攤主心想,果然如此。他解釋道:“說起王垿,他可不簡單,是前清的高官,當過法部侍郎,也是有名的書法家。不管是首都,還是在濱海,好多店鋪的匾額,都是他題寫的。”

沈瑜當然知道王旭的履曆。

他在做老建築任務的時候,曾經查過一些前清遺老的資料。

07年,王垿書法的價格並不高。沈瑜用地圖驗證過,這位攤主的字畫,隻有那副扇麵是真的。他要的價格,比市場價高出許多。

沈瑜拒絕了攤主的推薦,看向了另一側的舊書。

攤主看到沈瑜沒有繼續詢問字畫,當估計是不想買,或者是沒錢。他覺得這個年輕人未必是自己的潛在客戶,乾脆也就不再搭理,開始對另一個客人推薦。

沈瑜早就看好了目標,他輕輕的挪開幾本舊書。

這一摞書,有的是刻本,有的是手抄本也有佛經。

他拿起一折薄薄的佛經,翻開後發現,這是一本手抄的心經。

沈瑜仔細分辨紙張,墨跡,符合清末民初的特點。然後分析其字體,這本佛經的字體,有歐陽詢、李北海書法的韻味。小楷結字向右上方聳拔,重心偏上偏右,視覺上字有欲向右倒下去之感。造成這種觀感的手法有,上大下小,上緊下鬆,左側伸展右側縮短等,加之以運筆爽利果斷,筆畫剛勁有力,故此,字體雖小,但氣勢宏闊,英氣逼人。

沈瑜看到心經的最後,有蔚若的落款。

他迅速思索,終於由落款想起了一位書法家---吳鬱生。這種字體,很像吳鬱生以倚側和險崚著稱的特點。

吳鬱生,字蔚若,又號鈍齋,光緒三年授翰林,曆任內閣學士、禮部尚書、四川督學等。宣統時,任郵傳部尚書、軍機大臣,弼德院顧問大臣。其擅詩文,工書法,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擅作正楷和行書。

吳鬱生晚年始終保持著低調與矜持。他輕易不為人書寫,故其墨跡甚稀,惟獨佛緣深厚,數次抄寫心經。

通過與所知資料印證,又有地圖的保證,沈瑜再無疑問。

他把那本手抄心經拿起來,對攤主詢問:“老板,這是本心經怎麼賣?”

這時,之前瀏覽字畫的另一位客人離開,攤主生意落空,又把注意力轉回到沈瑜這裡。

小胡子攤主說道:“這本是清末民初的心經,這保存的不太好。你想買的話,四百一本吧。”

沈瑜笑了,“老板,你本佛經哪裡是保存不好啊,受潮的地方太多,有些字都開始模糊了。封皮和底麵都破損的太厲害。”

攤主反駁:“小夥子,如果不是保存的不好,這本佛經不是這個價了。”

沈瑜說:“我再挑一挑,有沒有更好的?”

攤主看他似乎有買的意思,立刻說道:“下麵那幾本兒都是佛經,儘管挑。如果買的多,我給你便宜一些。”

沈瑜繼續翻看幾本佛經,動作非常小心。

因為,這個攤子裡最值錢的,就在這堆舊書裡。

他拿起另一本手書心經,反複確定這是攤子上最亮的那個藍點後,眉頭一皺。

他用自己的知識判斷,這本手書心經,也是清末民初的東西,品相不太好,小楷的字體,有柳體的部分特點。

沈瑜看到手書心經的落款已經模糊,隻能隱約看到一個“儒”字。

他心中一驚,突然聯想到一個人的名字---溥儒。

如果沒猜錯,這可是好東西難得的好東西。想到這裡,沈瑜心跳加快。

他忍住激動,耐心分析小楷的字體特點。

這本佛經的小楷,用筆意境高古,瀟灑勁健,分間布白,錯落整齊有致。

這種字體有些像溥儒的字體,雖然略有稚嫩,但是氣韻生動,有魏晉二王的風韻和唐人楷書的法度,估計是溥儒書法風格形成之前書寫的。

他將兩本心經摞起來。

這些舊書裡的真品,都已經被挑出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