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我還是第一次手拿過明代紫砂壺,僥幸啊。”
眾人議論紛紛。
王問說到道:“有很多人想找明代的紫砂壺。卻怎麼也找不到,沒想到,在咱們濱海居然能發現一把。”
劉壁雲詢問:“陳老師,這明代的紫砂壺,您能不能給估算一個大概價格?”
陳老師說道:“因為缺少參考,也沒有作者證明,我大概估一個價格,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
聽到這個價格,不少人看向剩餘的目光中都帶了些羨慕。
於老師看向沈瑜,目光中算是期待。
沈瑜無奈,把剩下的兩個錦盒拿了出來。
當傳爐壺被擺上桌麵之後,視覺效果與之前大不相同。
這把傳爐壺的器型精美,掩藏在一堆舊壺中,或許並不出眾。但是,當它被單獨放在桌子上的時候,立刻就讓觀者感到了不同的美。
之前,沈瑜拿出的第一把壺,被鑒定為明代的紫砂壺。這次,幾位的老板不敢再輕易發表評論。
王問與何年對紫砂壺鑒定並不擅長,不敢輕易的說。不過,他們也想借機學習,所以看的尤為仔細。
王聞越看越覺得這壺造型雅致。他沒有說判斷真假,隻是讚歎:“這壺的造型做的好,就是沒有好好的保養,看起來有些灰頭土臉。”
其他幾位鑒定師,輪流把壺拿起來反複看。
於老師最後一個拿起壺,看了許久。他又拿起壺蓋,看了又看,同時,忍不住讚歎:“好,如果不是有點兒灰頭土臉的感覺,隻怕早就被人撿走了。傳爐壺並不好做,這把壺做的十分規矩。這可不是普通的工匠能做出來的?”
他看向沈瑜問道:“沈於同學,你買這把壺。不會無的放矢吧?你看這股是什麼時候的?誰做的?”
沈瑜說:“我鬥膽猜測,像是清末民初時期俞國良的壺。”
買這把壺之前,沈瑜並不知道俞國良這個人的生平,但是,有了係統的詳細解釋,自然就有把握了。
“哦,俞國良是什麼人了,也是製壺名家?”
這幾位老板也不了解,所以直接了當的的詢問。
聽到沈瑜的解釋,於老師拿著紫砂壺的楞了片刻,然後更加仔細的觀察每一個細節。
他也發現了蓋款處的一個篆書印款,但是看不清楚。
於老師對沈瑜問道:“沈同學,你是怎麼判斷出他是俞國良的作品?這上麵似乎隻有一個印款。
沈瑜答道:“這個篆書款,被汙漬掩蓋的有些厲害。我當時也不敢肯定,隻是隱約猜測,這是國良兩個字,再加上俞國良擅長製作傳爐壺。所以,就大膽猜測,把它買了下來。也幸好這壺的汙漬比較多,否則,這個印款很明顯的話,就輪不到我來買。
他帶著調侃的語氣說:“那位賣壺的老板,稱自己那裡有不少名家的壺,價錢太貴,我可沒敢買。”
於老師把壺輕輕的放好,笑著說道:“你可彆得了便宜又賣乖,這把壺即使用幾萬元去買,也不貴。”
楊老說:“於老師,說說您的看法?”
於老師點了點頭:“從造型和泥料上看沒有問題。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還是把汙漬擦乾淨。沈瑜同學,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來幫你把這壺清理乾淨,咱們也都看個明白。你看如何呀?”
沈瑜說:“那太好了,我初學乍練,要是弄得不好,會好東西弄壞了。於老師願意出手,我是求之不得。”
於老師說道:“咱們正好研究一下,怎麼保養這種老壺。”
說罷,他向陳尚道:“陳老板,能不能麻煩你準備幾樣東西?”
陳尚答道到:“當然沒問題,您儘管說。”
“麻煩您準備清水,溫水兩種。”於老師又特彆囑咐了紗布的要求。
等幾樣東西準備好之後,於老師先是輕輕的用紗布蘸著清水,將整個壺身輕輕擦拭試一遍。
他邊擦邊講,從老壺的保養到使用。
沈瑜看到於老師潤壺結束,又換過紗布,蘸溫水擦拭。蓋款位置的汙漬茶漬漸漸被清理掉,兩個文字終於清晰了起來。
於老師拿起放大鏡,仔細看過之後,點了點頭。
他慢條斯理的說道:“四方傳爐壺是清末創新品種,傳爐壺以清末民初壺藝名家俞國良製作的壺為傳世精品。這把壺,壺式方中有圓,圓中寓方,要求比例恰當、珠圓玉潤,實屬不易。大家看,從蓋款和造型泥料來判斷,都符合真品標準。
基本可以確認,這就是俞國良的傳爐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