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說:“老師,您為難,能讓我們排隊進去就行。”
於老師說:“這個好說,你們跟我來。”他帶著幾人到了側門,把幾個人的身份證拿給了安檢人員。
安檢人員做了錄入之後,跟著排好隊的人進去就可以。
於老師對沈瑜:“小沈,咱們趕快去,彆讓人等急了。”
沈瑜答應一聲,然後對陳晨說:“你們先在博物館裡參觀,有事聯係。”
陳晨說:“你快去忙吧。”
沈瑜跟著於老師,進入博物館的工作區,來到一間研究室。
寬闊的工作室中間,擺了幾張工作台,已經圍坐了幾個的人,正在聊天。周圍還有幾位工作人員。
展台正中,放著的正是那隻乾隆銅胎掐絲琺琅春壽寶盒。在寶盒旁邊,還擺放一隻印盒與一隻扁瓶。
沈瑜看到另外兩件古董,都是銅胎掐絲琺琅的工藝,知道是拿來做對比的。
工作室靠牆,還有一個大型的投影屏,另外還有幾台電腦。
幾個老者看到於老師進來,其中一個戴寬邊兒眼鏡的老者對於老師說:“於老師,藏家來了沒有?”
於老師拉了拉沈瑜,對幾個圍坐在工作台旁的人說道:“我給幾位介紹,這就是春壽寶盒的藏家---沈瑜。他是濱海來的,是位年輕的收藏家。”
沈瑜被眾多的目光注視,如果是一個年輕人遇到這種情況,或許會緊張,但是,沈瑜經曆了一些事情後,已經可以很自然的麵對眾多目光。
他對著眾多年長的人微鞠一躬:“諸位老師好,辛苦幾位老師了。”
坐在首位的老總者說:“這都是我們的工作,你有捐獻裡的善舉,我們自然也不怕辛苦。”
於老師給沈瑜介紹,剛才說話的戴寬邊眼鏡的老者,是魔都博物館的李副館長,也是雜項與古代工藝方麵的專家,其他的幾位也都是研究某個鑒定方向的專家。其中有三位是博物館的研究員,還有三位是外聘的專家。
李副館長說:“人都來齊了。大夥兒剛才也看了古董,先說說意見。”
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沒急著說話。
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對沈瑜說:“小夥子,這個寶盒是你從市場買來的?”
沈瑜點頭。他記得剛才於老師介紹,這個老人姓翟。
翟老師指著扁瓶與印盒,對沈瑜說:“你看看這兩件東西怎麼樣?你給說說。”
沈瑜聽明白了,這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想考驗自己。
沈瑜走近展台,在眾目睽睽之下,穩穩的拿起扁瓶,看了一遍,放下,又拿起印盒觀察。
他把古董放下,對眾人說:“幾位老師,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大家多指點。”
他指著扁瓶說道:“這隻扁瓶,應該叫做銅胎掐絲琺琅八仙扁瓶,製作時間應該是清--乾隆時期。”
翟老師說道:“扁瓶在博物館展出過,說說那個印盒。”他的話,其實也說出了另外幾人的想法,周圍的人再次看向沈瑜。
沈瑜不慌不忙的說道:“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印盒,製作時間比扁瓶要晚一些,應該是嘉慶或者道光時期的。”
李副館長說道:“這隻印盒沒有展出過,小沈的眼力不錯。大家就不要懷疑了,還是說說寶盒的問題。”
說道正題,場中又安靜下來。
於老師看看左右,說道:“這樣吧,讓收藏者先說,畢竟這東西是小沈的。”
李副館長點頭:“小沈,你先說說你的意見。”
沈瑜再次站起來說道:“諸位都是前輩,我是末學後進,鬥膽說說我的想法。”
他把之前對於老師幾人的理由說了一遍,從工藝,尺寸,說到曆史記載,包括國外拍賣上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他分析:“我個人的意見是,因為曆史的特殊原因,藏在清宮裡的一批銅胎壽春寶盒,大部分流落到了海外,少量流落到了民間。
因為缺少參照,後來的工匠們,隻能根據漆器--剔彩春壽寶盒的形態進行仿製,所以,在國內的拍賣會上,出現了37.5cm的銅胎春壽寶盒的仿品,非常接近剔彩的春壽寶盒。
其實,真正的乾隆銅胎春壽寶盒----”
沈瑜指著自己的寶盒說道:“應該是這個尺寸。”
他轉身離開展台,對工作人員詢問:“可以借用一下電腦嗎?這裡可以聯網?”
看到李副館長點頭,一個技術人員說:“有一台電腦可以連外網。”並且引領沈瑜走了過去。
沈瑜坐下,邊說邊在網頁上輸入網址:“我查過一些資料。”
他先打開了1961年2月21日藍扽複蘇拍賣記錄,找出寶盒圖片,然後說道:“請大家移步一觀,這是當時拍賣會留下的影像。因為時間太過久遠,不如今天影像齊全。但是,尺寸,照片還是可以看到的。”
幾個專家圍過來查看之後,又與這桌上真品進行比對。
確認大家都看過,他又點開另一件寶盒,在1972年7月11日腐國的拍賣記錄。這一次的圖片數據更為詳實。
沈瑜看到有幾個專家點頭,也有幾個人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