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該是輪到我保護媽媽的時候了。
就算不是男孩子,也一樣可以。
那些被迫生孩子的媽媽沒有逃跑,為的就是孩子,是天生的母性困住了她們的這一生,她們不願離開,即便任由她們離開,隻要孩子在那裡,她們就放心不下。
而那些人還在以此為笑話,對著不敢離開的女人哈哈大笑。
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這一切的發生,利益也驅使著誘惑著一些人,人就是導致這些悲劇的罪魁禍首。
人心險惡,方突出母愛的偉大。
或許我從小被悉心照料,我的愚笨便會讓我覺察不出這點。
我希望母愛能自私一點。
不要被無私這兩個字所裹挾,努力去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
逃跑不是懦弱,是另一種勇敢。
燙頭發,買新衣服,穿高跟鞋,這些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都會被拿來說是喜歡浪費錢的表現,浪費就浪費吧,媽媽的壓力有多大,爸爸是不會明白的。
如果讀了這麼多年書,不適當做出些改變,那些壓力遲早落到我的頭上,我的書才是真正白讀了。
我的腦子已經想明白了這些事,可是我還沒反應過來。
我隻是徘徊於厭學和想學之間,苦苦尋找一個答案。
如今。
我不能想學就學,也不能說不學就不學了。
我還是要拿到我的畢業證。
五筆的補考沒過並不影響什麼,從業證的補考過了就行。
爸爸什麼時候打錢過來,那不是他想要結婚,想要孩子以後,應該考慮到,應該去做的事嗎?
連這點錢都沒有,生什麼孩子。
教育孩子,離不開錢,如今的教育,和錢息息相關,他們應該早就知道啊,那個時候沒有錢就讀不了書,能讀書的都是家裡有錢的人。
當大家都能讀得起書的時候,他們以為已經為孩子付出很多才換來讀書這個機會,他們鬆懈了,人人都能讀書的時代,不是他們當父母的為我們掙來的,是有人為我們爭來的。
想要讀更多的書,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做不到啊!
當初讀書就是長見識,如今讀書,對普通人來說,能讀書就不是什麼機會,更不會有什麼機遇。
即便有,那麼多人共享一個機遇,何來出頭之日。
隻有站在頂峰的人能觸碰到這個機遇,那就是說,普通人窮極一生也無緣了,這個世界還是有少爺的,有少爺,又怎麼能少得了伴讀的書童。
我的父母是誰,我很清楚。
我不是什麼大小姐。
那我又會是誰?
追捧少爺的人都是些什麼人。
我不想走上讀書這條路,去跟著彆人看儘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我隻想走我自己的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能遇上一朵花悄然開放便覺得開心,我會覺得我是自由的。
讀書路上,我看不見光。
讀到大專夠了。
有些人的自由是想去讀書,能在讀書路上看見一條光明大道在招手,就儘管去,讀書確實能改變很多,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我不會有今天的這個想法,當我有了這個想法後,我就想要好好讀讀自己這本有關人生的書了。
我還是會畢業,會去找工作,可能遇到合適的就結婚生孩子。
但那個時候,這一切,不是彆人為我安排的,而是我自己的選擇。
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在追尋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是開心的。
我不想當陪讀的那個人。
我知道我沒有讀書的天分,不愛讀書,不想努力讀書。
機會,留給彆人吧。
這種話,我連說的資格都沒有,因為讀書的機會本就不是我爭來的,我也很感激有這種機會,但義務教育也需要花錢,少讀一年就少花一點錢。
可父母不這麼想。
讀書的錢是他們掙來的,掙得很辛苦,他們要我讀書,我就必須去讀書。
我不想讀書,就是我的錯。
錯就錯吧,誰又能說自己,永遠是對的呢?
父親隻想享受做父親的威嚴,不想承擔當父親的責任,自以為這個家全靠他一個人撐起來,隻有他一個人是聰明人。
母親隻想我們體諒她的辛苦,長大以後不要拋下她不聞不問,要像她照顧我們一般好好孝順她。
我們卻隻想要自由,想要做自己。
這個家。
遲早要完。:,,.